唐德宗贞元年间,温州刺史路应(745—811)发动乡民加筑堤塘,开垦良田,乐清西乡也随之逐渐繁荣,从而吸引了许多士大夫来磐石定居,同时也带来了读书的风气。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南巘,另一位是吴杜。
南巘字文陟,号静斋,原籍河南洛阳。宋宣和进士,授徐州签判。建炎四年(1130)南巘携家眷追随高宗南下躲避金兵,到乐清馆头(今名琯头)时,因官微职小,无力报援,遂上表乞休,隐居重石。南巘63岁去世,葬于重石村的横春北原(四房山下)。其墓葬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戴福墓(来自“行者云龙”博客)市档案局供图
吴杜,字月连,号珠松。吴氏先世是江阴人,唐末弃官避居安固(瑞安)县库村(今泰顺县境内)。吴杜生于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登开禧元年(1205)进士。嘉定十六年(1223)前后任嘉兴府教授,后担任礼部官,卒赠礼部尚书。因爱乐清山水,于宝庆间(1225—1227)迁居重石。淳祐八年(1248)卒,建陵园于重石庵山。至今墓前石将军、石兽皆存,共有武官俑两尊、文官俑一尊、石马一只、石羊一对,这批石像是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精品。其墓为乐清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在磐石镇重石村,还有一处一定要去看看的是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如寺石塔。石塔为建于五代至北宋年间(907-979),是真如寺的重要建筑之一,1994年修复四座。1999年利用原残部件修复第一、二、六三座。至此,石塔全部复原,七塔再现。
真如寺石塔细节
石塔有七座,象征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过去七佛。七塔除雕饰略有不同外,形制几乎完全相同。七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式,平面呈六边形,通高为5米余,由塔基、塔身、塔顶、塔刹四部分组成。石塔上的石刻花纹细致,因修缮,不同的石塔上花纹有些细微差距,但依旧细腻华美,经过历史的沉淀,诠释着岁月的从容和精致。
“莲心台”
去年,磐石镇以“全域美”建设为契机,谋划“千年重石 文禅胜地”人文景观提升项目。项目实施方案以重石古村深厚文化和优美山水为基底,以本土禅宗修心特质、红色文化爱国育人特质、山水文化静心特质为基调,分两期进行打造。
如今,走进重石古村,在“两园一道”中的“莲花公园”,石径和苗木拼构出一朵巨大的莲花,蔚为壮观。拾级而上“莲心台”,倚栏而望,“九龙池”尽收眼底。在公园一侧,“樱林健步道”顺着山脚向前蜿蜒,串联起四房山遗址、日军入侵温州(乐清)展示馆、吴杜陵园等节点。
闲时不妨来磐石,逛古城,感受历史沉淀下的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