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设路小学丨集团化办学|浙江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暨教育教...

[复制链接]

6390

主题

6394

帖子

7506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5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5-5-13 15: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为深入推进浙江省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5月9日,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交流会在乐清市建设路小学教育集团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温州市教育局协办,乐清市教育局承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乐清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益正,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景高,省委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处长陈美霞,温州市委编办副主任陈佰郡,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何东涛,省教育厅基教处二级调研员朱国清,省教育厅教师处副处长赵典,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程盛杲,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庞红卫及全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试点地区,全国、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负责人等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林义书记、柯珂校长陪同舒培冬副厅长和林益正副市长一行参观校园。
        乐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益正致辞。
        林益正副市长强调,深化教共体改革需以系统性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聚焦四大核心维度:一是优化“组配逻辑”,构建“强强互补、以强带弱”的教共体协同机制,科学规划集团校组合模式,激活校际资源流动效能;二是强化“统筹效能”,发挥校长在师资调配、课程共建中的枢纽作用,完善教师柔性流动制度,破解资源分布不均难题;三是革新“评价体系”,建立覆盖教共体办学质量、教师协作贡献度的动态评价模型,以考核导向驱动内生发展动能;四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教育强省数字共享工程,推动优质课程、教研资源全域流通,赋能课堂提质与教学创新,助力“家门口的好学校”全覆盖。

        林益正副市长指出,乐清将以机制创新为纲、数字赋能为翼,通过“政策链-资源链-服务链”三链协同,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共生”的教育生态,为“浙里优学”贡献县域实践智慧。

        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建设工作交流活动;第二阶段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交流活动;第三阶段领 导讲话。

第一阶段
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建设工作交流活动
        乐清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云介绍市域面上工作经验做法。
        徐云局长介绍乐清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创新构建“治理链—资源链—保障链”三位一体改革框架,破解县域教育发展难题。面对城乡校际失衡、师资流动矛盾等困境,乐清通过重组地理空间,构建57个教育集团与24个跨学区联盟,打破“强校聚城区、弱校散乡村”的格局;贯通资源链,推动教师“立体化流动”,盘活编制资源;完善保障链,以“捆绑考核”“简政放权”激发办学活力。未来,乐清将深化动态师资配置与差异化评估体系,推动集团化办学从“均衡”迈向“特色”,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乐清样本”。来自我集团校的朱晓鸥老师和何小丹老师作为集团校轮岗教师通过视频向全省集团化学校代表展示了乐清建设路小学集团化办学中,教师立体化流动的真实感受。

        乐清市建设路小学教育集团柯珂校长介绍点上推进“教共体”的典型做法。
机制筑基育良师 项目共创启新篇
        柯珂校长以“教师交流轮岗”与“项目共创”为双核驱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及集团联盟多元办学模式,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机制筑基,首创轮岗制度融入管理体系,通过常态化教师流动打破校际壁垒,激活师资配置效能;项目驱动,以“动态生成—孵化转化—共建共创”三阶路径,培育集团内生发展动能,推动课程研发与资源共享;研修协同,构建跨学科“三协同”学习圈,依托聚合式研修平台,打造教育联盟共生生态。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覆盖学科融合、数字化教学等领域。
杭州市上城区王世美副局长:
三维优势强支撑,三重路径塑生态
金华市浦江县徐双莲副局长:
高能协同筑基 高度自主赋能
杭州市临平区叶敏局长:
机制创新构全域,数字赋能育共生
衢州市柯城区叶海涛副局长:
模式迭代促均衡,双向驱动破壁垒
嘉兴市海盐县林会国副局长:
三维模式破壁垒,集群发展育新局
永康市陈业根局长:
权责重构破壁垒,双向赋能育新机
台州市天台县周忠伟局长:
城乡一体促共富,三跨共建塑样板

        省教育科学院普教所所长林莉博士,就上述单位的交流发言作个指导点评。
浙江教共体“纵横双链”筑基教育共富
        林莉博士表示,浙江教共体改革以“省-市-县-校”四级纵向治理链为基础,通过政策贯通与资源统筹实现全域覆盖;横向构建跨区域协作链,打破城乡、校际壁垒,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共生网络。

        历经二十余年系统变革,教共体从单一办学模式转向“教育共富”导向的全域生态:省级统筹标准化框架,市县创新融合型实践,学校深化课程共建与师资共培。依托数字化协同平台和动态督导机制,推动“输血式帮扶”向“内生式发展”转型,保障改革可持续性。林莉强调,未来将强化制度韧性,推动教共体从行政驱动迈向价值共创,为全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提供范式支撑。

第二阶段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交流活动
杭州市西湖区陆杰副局长:
三问三跃定航向,守正创新育未来
嘉兴市南湖区朱新强副局长:
六大行动擎纲领,锻造改革新标杆
舟山市普陀区王斌副局长:
评价改革领航向,海岛教育焕新机
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外国语学校焦越校长:
数字赋能无边界,双螺旋驱动成长

        浙江省初等教育研究中心钱旭鸯教授对上述发言作个指导点评:
思维壁立框架 素养贯通育全人
        钱旭鸯教授提出,课程整合需以系统性思维突破传统教育维度局限,构建“知识-能力-价值”三维贯通框架。她指出,系统性整合并非简单学科叠加,而是通过结构性变革实现教育逻辑重塑:横向以跨学科主题为纽带,串联知识关联性与实践情境;纵向以素养发展为主线,贯通学段衔接与认知进阶。

        钱旭鸯强调,课程整合应聚焦“三重构”:重构目标维度,从单一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育;重构内容维度,打破学科边界建立动态知识网络;重构评价维度,以过程性指标追踪学生思维发展与价值体认。实践中,需依托教师协同教研机制与校本化课程图谱设计,推动“教-学-评”一致性落地,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论支撑。

第三阶段
领 导讲话
浙江省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陈美霞:
编制重构强效能 资源融通育生态

        浙江省编办事业机构编制处处长陈美霞指出,优化现代教共体需以机构编制系统性重构为抓手,破解“跨层级资源割裂”难题。她强调,机构编制改革应聚焦“动态适配”与“效能增值”:建立跨部门、跨校际编制统筹机制,推动师资、课程等要素按需流动;创新“编制周转池”“弹性配额”等工具,精准匹配教共体发展需求;强化编制配置与绩效考核联动,激活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刚性保障+柔性调配”双轨并行,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共富”提供制度性支撑。
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

        舒培副厅长强调推进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责任重大,须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攻坚。各试点区、试点校既要牢牢守住平稳趋势、平安底线,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又要勇攀高峰,争当改革先锋。

        他提出四维发力路径:一是强化使命担当,深刻认识此项改革是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答课题,更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核心抓手;二是聚焦重点攻坚,立足浙江优势,围绕省定四项教共体改革任务及教育部七大教学改革方向,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教育质量;三是深化协同联动,强化教共体内部资源整合,推进跨部门、跨家校社协同,完善保障支持网络;四是夯实改革实效,以巩固“双减”、优化课间活动、深化评价改革、规范办学等为抓手,实施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以务实举措擦亮“浙里优学”金名片。
.
来源: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5-16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