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入学习十五五规划,推进民政事业新高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十五五”规划引领下,乐清民政事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约2万字的战略擘画对未来五年怎么办、怎么干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在浙江乐清,一幅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从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到助联体长效运营,两项工作同时入选《2025年民政领域改革试点“一本账”》,彰显了乐清在民政事业领域的创新探索。
一、规划引领:把握民政事业发展新方位
“十五五”规划建议坚持 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将“投资于人”摆在突出位置。《建议》围绕就业、收入、教育、社保、住房、医疗、养老、托幼等群众关心的事部署了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
对乐清而言,“十五五”时期是民政事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五年。乐清市民政局与乐清农村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数字赋能,共同推动乐清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养老服务“爱心卡”累计激活3.8万张、服务超4.6万人次,这一创新实践为“十五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民生为本:理解民政工作的核心价值
“十五五”规划建议紧扣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最关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擘画了民生发展的新蓝图。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坚持从“大处”着眼、于“小处”落脚,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期盼无缝对接。
在乐清,这一理念已转化为具体行动。2025年,乐清市确定了10大方面38项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从“乐有善育”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150名以上,到“乐有颐养”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0张;从“乐有优学”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公办学位,到“乐有宜居”建设口袋公园12个。这些项目体现了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的民政工作核心价值。
三、 精准施策:把握民政工作重点领域
乐清民政工作在“十五五”期间将聚焦多个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养老服务方面,乐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锚定“七优享·老有康养”目标,不断提升老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去年,乐清成功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2个,温州市级老年友好(样板)乡镇2个,(样板)村社6个。全市3家区域性敬老院采用“国企+民企”运营模式,配备床位700张;新增70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完成助餐配送餐服务113万人次。
在社会救助方面,乐清市助联体工作从先行探索到长效升级。2020年,乐清率先成立浙江省首家县级社会大救助服务中心;2021年,迭代升级为县级助联体,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助联体体系。
四、 创新驱动:打造数字民政新引擎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同民生保障相结合。民政部将强化数字赋能,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和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推进核对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完善“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相结合的机制。乐清市积极探索“智慧民政”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救助帮扶工作流程可跟踪、结果有反馈,形成“一户(人)一条闭环救助链”。乐清市已连续四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乐清民政事业将再次启航。从实现困难群众高额医疗费用化解率、资助参保率、救助政策落实率“三个100%”,到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从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每一项民政工作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落实为要: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要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乡村,让治理的成效体现在万家灯火之中。
党员干部要争当下沉服务的“先锋队”,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搭建便捷高效的诉求响应平台,实现基层服务 从“有”向“优”、从“基础”向“品质”的整体跨越。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真正让每一项政策都带着温度、落到实处。精准滴灌至百姓生活的细微之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迈向“十五五”,乐清民政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养老服务“爱心卡”的持续深化,到助联体长效运营机制的完善;从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的创建,到政银合作模式的创新,乐清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让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功能完善、服务便捷、充满温情的安居乐园,这是以扎实实绩回应“民声”期盼、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
正如书记所言,要把“为民造福的大事办实、实事办好、好事办久”,让“醉美之城·幸福乐清”更加可感可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