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乐清 | 行游大界,探寻宰相刘黻遗踪

[复制链接]

6301

主题

6303

帖子

7164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1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2-2-18 21: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山后状元,山前宰相。”一句谚语在石帆、淡溪一带广为流传,其中的状元指的是生于淡溪梅溪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宰相指的是生于石帆大界的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两次出任太学的忠贞名臣刘黻。
叶丹丹 摄

大界村位于石帆街道左原岭山麓,毗邻郭路、绅坊、乐清东站,村内高速铁路穿过,青山绿树环绕,荷塘被古树掩映,小桥与流水相依,灵气氤氲,风景秀美。从乐清东站一侧进入大界村,初春的农田已有草苗抽芽,荷花塘里残荷姿态各异,别有韵味,一切都成为了大界之行的美丽注脚。
赵宇统 摄

进村行数百米,村内文化公园率先映入眼帘。公园草坪上,孩童们嬉笑打闹,公园正中央一座刘黻雕像伫立,让人对刘黻的形象有了初印象。公园面积虽不大,但形制规整有序,周遭视野空旷,长廊、绿树相衬。
叶丹丹 摄

驱车复行至明庆寺外,远观此处古寺,已让人心向往之。据同行村民介绍,明庆寺始建于唐天授三年,曾名明庆院,王十朋曾于此处开设书馆,并作有《明庆忏院》等众多诗文,诗序云:“明庆忏院上方地爽而幽,盖精篮之胜也。予因会友托迹于其间,一日探囊中,得石刻诗一本,乃王瞻叔国博先生题台人秀野堂也。摹写景物颇类于此,因置之壁间,意有感触,遂借其韵。”今因防疫需要,寺院闭门,不能入内一观古迹成了此行的一个遗憾。
“源远泉”现照。赵宇统 摄
“源远泉”旧照。郭欣 摄

离明庆寺不远处的左原岭山脚下,一处山泉汩汩而出,沿崖而下,名为“源远泉”。崖壁上“源远泉”三字笔锋刚劲,笔势雄浑,据村民介绍为刘黻亲笔,是大界村内所剩不多的刘黻遗迹,十分珍贵。此泉位处道路一侧,字迹因年代久远描红褪去,难以辨认,但泉上有一亭可成为标志物方便寻找。

观泉后,沿左原岭上行,在村民的带领下,驱车数十分钟,于岭头寻得刘黻墓。据悉,刘黻墓为后人重修,原墓因年久失修下沉,后修建的墓园周边未有遗迹存留。“当时重修刘黻墓,我都在场,也下原来的墓里探寻过,并未发现人骨,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史书中刘黻投江报国的记载。”同行的83岁的大界村老人刘岩友介绍道。刘黻墓原墓为衣冠冢,据传,刘黻彼时率军出征,被兵力数倍于己的金兵所困,为报国明志投江自尽,夫人林氏随其而去,均未能寻得遗体,此处刘黻墓为刘黻后世族人为缅怀刘黻所修建,据传墓内仅有官袍官帽,并未有其他陪葬物品,唯留清气满山间。
慈济桥现照。赵宇统 摄
慈济桥旧照。郭欣 摄

从刘黻墓处下山回到大界村内,刘岩友带记者来到了慈济桥处。慈济桥始建于南宋咸淳十年,系二墩三孔梁式石桥,桥两侧不设栏杆,横跨门前溪上,桥长11.6米,宽2.8米。慈济桥每孔上铺石板六条成桥面,中孔稍高,边孔各自下斜,全桥略呈拱形,南侧石板面阴刻有“慈济桥”三字,因岁月消磨,已难辨字迹。仔细观察可发现,桥墩上也有字迹,但也已字迹不清。老桥周边榕树环绕,桥下门前溪缓缓流过,虽历经800年风霜,慈济桥依然屹立不倒。据记载,慈济桥为刘黻母解氏舍钱捐建。史载刘黻母解氏“慈惠勤静,深明大义,有丈夫之志。”,慈济桥建成同年六月十七日,解氏卒,慈济桥也成为了她生前最后的义举,被大界村村民刻碑铭记,传颂至今。

慈济桥是大界行的终点,看着桥下淌淌奔流的门前溪,溪上亭亭如盖的百年榕,不禁让人心生感叹,从刘黻母解氏的“丈夫之志”,到刘黻报国投江的忠国之举,都化在这清澈向前的溪水中滋养了这一方人们。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中,刘黻仿佛从未远去,而宰相故里,也成了大界村最荣耀的别称。
来源:乐清文旅体资讯
声明
本文由楼主发布在乐清上班族平台,未经楼主许可,禁止转载,如有问题,可联系平台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4-6-2 02:4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