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今年本科毕业生更多了,但考研人数却大幅下降了,且还有很多人弃考,我觉得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今年的本科毕业生都找到好工作了、相比往年的毕业生更好就业了,而是年轻人们认清了、头脑更清醒了,认识到考研读研的性价比太低了,考研的投入收益率降低导致了考研人数减少。
这些年每年几百万年轻人蜂拥去考研,并不是因为这几百万年轻人都热爱学术科研,而是大多数人是只是为了个研究生文凭:
因为现在就业环境真的很差,本科毕业很难找到符合就业预期的理想工作,好点的大厂名企和体制内用人单位招聘也是硕士及以上优先,不考研不读研根本达不到门槛。
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暂时找不到多么好工作,把考研读研当成一个缓冲期,等等看研究生毕业环境会不会好点;
或者根本不喜欢做本专业、本专业没前途,考研读研换专业,将读研当成转换赛道期,在读研期间重新换赛道方向。
考研确实是有用的:
考研可以让自己达到更高的门槛,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让自己有资格去参加更多更好的竞争,不考研不读研根本没有资格。
但考研读研的作用也很有限:
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不能有高收入等等,除了和学历有关,还和市场和就业环境、运气、人脉、家境、个人天赋和才能登有关。
并不是读了个研究生,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也有可能比不读研本科毕业更差。
现在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研究生扩招也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的研究生都已经超过本科生的数量了。
可以看到,考研读研带来的价值回报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降,想依靠考研读研来提高就业竞争力、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工资,没有以前那么效果明显了。
有些人考研容易有赌徒心理,因为不甘心、因为有遗憾、因为想翻盘、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就年年考不上偏要年年考。
千万不要钻进考研读研的死胡同,一条路走到黑,考研读研这个缓冲期真不一定是很有投入收益比的。
实际上,脱产考研好几年容易把职业生涯毁了,也容易把自己身体累垮,容易让自己得心理疾病搞抑 郁了,更容易让自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千万不要过于执拗一条道走到黑。
考研不是万能药,考研读研只是一种新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是一种提升人生未来前途的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
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起点,但并不是考上研了就一定比本科毕业时有更高竞争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并不是考上研了就一定能给自己带来质的变化。
考研读研、读博的时间精力成本投入和物质回报产出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研究生相比于本科有三个特点:年龄一定更大、成本一定更高、自己未来的择业要求会更高。
但几年研究生毕业后能力却不一定更强,专业知识技能不一定变得很专业有深度,却不一定比本科生更有竞争力,找到的工作机会不一定更好,工资不一定更高。
如果全力以赴考了一两次、在职备考几年都考不上,那说明自己可能真的不是那块料,早点认清事实,放下这个执念。
特别是家里条件一般、不能为自己包干包尽的年轻人,如果一两次考不上,那就要赶紧找个工作,挣钱养活自己,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积攒人脉,在实践中学,不断保持积极上进,社会和职场这所大学不一定比大学差。
实在有遗憾,实在很想读,真的很想要提升学历的话,有机会了一边工作一边考非全读非全也行,别一条路走到黑,把路走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