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面干净,车辆通行有序,两侧立面整洁有序……走在柳市街头,你能感受到这座城镇正在变美。
连日来,柳市各界集结力量,开启了“柳市万名志愿者齐行动,为乐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代言”活动,按十大行动方案开展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让柳市“颜值”“气质”双提高。
“新车站护栏损坏,龙泾村路口西南侧人行道脏乱,朝阳东村路口边有违停车辆,请相关执法部门整改落实。”3月22日上午,柳市镇人大主席团负责人与柳市镇综合执法、环卫、交警等部门人员沿104国道柳市段一路走一路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下单派工,第一现场落实处理。
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日前,柳市镇成立助力乐清市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推出主城区“路长制”和主城区社区“区长制”,上下合力,全员发力,努力营造整洁的城市环境,打造靓丽的城市面貌。
“路长制”,即在柳市镇建成区划分出104国道、柳青路、柳江路等10条道路,形成网格化管理,每条道路设一名“路长”,由镇班子成员担任;组员由执法中队、环卫、交警等职能部门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组成。“路长”是所负责路段的主要监管责任人,对责任路段进行日常巡查和相关问题的发现、协调、监督和调度总负责,其他组员根据工作性质各负其责。
“区长制”,由镇班子成员分别担任东社、南城、北城、新城等主城区四大社区的“区长”,联合相关科室、社区和村社人员,主要负责检查显著位置有否展示村规民约、公共设施是否完好、环境卫生是否良好、文明宣传是否到位等。
连日来,相关人员坚决贯彻落实“区长制”和“路长制”,每日开展巡查,对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督促相关部门与责任人予以整改。“从镇班子成员到交警、执法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全员上路,从发现问题到快速处理,从‘单兵种’作战到‘多兵种’联合作战,能让城市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柳市镇相关负责人说。
3月22日上午,柳市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员在柳江大道巡逻时,发现一家建材店门口堆有废旧瓷砖、地板等杂物,马上联系店主及时进行了清理。
不仅仅是清理杂物垃圾,自乐清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柳市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各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全面发动,执法中队全体干部与协管人员,以及新增的民工和保安力量,围绕建成区的主干道、背街小巷分工分路段进行巡逻执法。
对存在无审批手续、破损严重、年久失修等情况的灯杆广告牌、移动占道广告牌、横幅,执法人员依法予以拆除;对通过群众信访件和路面巡查获得的线索,进行“两路两侧”整治,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对菜市场经营不规范、出店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进一步加大巡查管理力度;对违停的机动车、占停人行道的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进行整治,规范停车秩序;整治“六小行业”环境卫生,提升经营者的守法意识,要求排水规范处理,并监督排水证的办理情况。
连日来,柳市镇还开展“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活动,发动柳市义工协会、乐清市和谐志工社柳市爱心驿站等志愿者力量,在建成区多条主干道倡导文明交通,呼吁文明出行,助力乐清市文明城市创建。
同时,柳市镇进一步深化文明餐桌行动,开展“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宣传活动,在各大餐饮行业开展文明餐桌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建设文明城市、推动环境整治,需要久久为功,柳市镇将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打造“干净、整齐、有序”的“美丽柳市”“文明柳市”。
(黄华堡村整治前后对比) 近日,为响应文明城市创建号召,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村,柳市镇黄华堡村在全村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不留死角整治工作。
3月21日,该村向全体村民发出《环境卫生整治不留死角公告》,邀请村民向村两委提供被忽略的死角信息,以便村两委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清理整治。“村干部日常巡查难免有疏漏。公告发出后,村民们纷纷提供信息,已上报好几处卫生死角。我们将尽快进行整改。”该村“一肩挑”干部王雷说,“此举有助于环境整治查漏补缺,比如有村民指出一些水沟有积水,这是平时村干部没顾到的。现在村里正在做方案,将进行埋管整治。”
村干部们也不闲着,他们挨家挨户巡查,对一些房前屋后堆放物,与户主协商进行清理,再酌情建设绿化带;对一些老房通道处的原始泥土地面,做通户主思想工作,进行路面硬化处理,避免草丛杂乱,夏季滋生蚊虫。
在柳市镇苏吕村,由于工业氛围浓厚,小广告张贴问题屡禁不止,该村近期环境卫生工作主攻小广告整治。3月18日,该村发布了《关于小广告整改的通知》。公告指出,为提升整体卫生环境,邀请全体村民及新居民踊跃举报小广告张贴人员,村委会将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该村“一肩挑”干部李剑峰说,一方面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广告治理,共同打造美丽苏吕。另一方面,该村近期正在进行苏吕大道沿线的环境整改,在灯柱、墙立面等地刷上油漆,使小广告难以张贴。油漆刷毕,还会在显眼处挂上禁止张贴小广告的告示,做好警示提醒。
柳市镇湖横社区紧邻104国道,辖区内聚集了众多低压电气配套厂家。此前,由于大量货车、私家车和电动自行车时时出入,导致社区道路通行效率极低,加上社区内停车场资源稀缺、乱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出现“高峰期必大堵、非高峰期常小堵”的状况。
堵车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去年以来,湖横社区各村积极探索符合村情的治堵手段,做到了疏堵结合、还路于民,为创建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打造了“样板”。
3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湖横社区张瞿村张瞿大道,只见路面干净整洁、消防通道标识清晰可见、道路两侧车辆停放有序,不复旧时无序模样。
张瞿大道的变化,源于去年11月该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将解决张瞿大道乱停车、停车难、通行难问题作为村社换届后的“开门一件事”。
当时,村干部们日夜赶工,带头清扫垃圾、浇筑水泥路面,请来专业作业人员施划路面标识,还利用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空间建成两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00多个,交通环境大大改善。“路还是那条路,但就是觉得变宽了,不堵了!”张瞿大道的蜕变,附近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和张瞿大道近百米之隔的刘宅大道,同样成为了湖横社区道路交通治理的一大“样板”。为解决刘宅大道停车乱象,缓解往来车辆拥堵情况,刘宅村创新推出“文明锁”制度,即“车辆半小时即停即走”制度。该村专门指派两名人员,每日在刘宅大道上巡查,对没有停在车位上的车辆进行严格监管。“我们根据前期治理反馈的情况,持续优化管控措施,设置了4个临时卸货点供货车装卸货物。”刘宅村“一肩挑”干部刘杨说。
另悉,刘宅村在工业区交界处、高速桥下等地新建了3个停车场,并在大道边尽可能多地施划车位,共新增近300个车位,以高效创新实用的方法完成文明交通治理。
“当前,社区内湖横西岙、新东等村都在积极推进文明交通建设。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夯实治理成效,提升治理手段,向相关部门申请在各条道路上增设监控摄像头等,以技术治理取代人力治理。”湖横社区党委书记金学哲说。
文字:郑望喜 黄澄 陈清清 来源:柳市镇人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