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XX公安局民警XXX由于你涉嫌泄露个人信息我们要对你进行调查现在请你配合……”
涉世未深的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是否会惊慌失措同学,这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千万不要上当!
真实案例1
近日,柳市镇小尹同学刷短视频看到“爱豆”的社交账号,尝试着发了好友申请,没想到立马就通过了。不久,“爱豆”的账号便发来图片,让小尹添加“某警官”的QQ号,配合调查泄露隐私问题。随后,小尹加了“某警官”。“某警官”提供了相关证件,称小尹侵犯了爱豆的个人隐私,要上法庭起诉她,并称绑定的银行卡马上会被冻结。小尹立刻慌了神,“某警官”又表示,只要小尹按照指示操作,就能撤销起诉,不用坐牢。随后打来了语音电话,告诉小尹扫描他发来的二维码将账户里的钱转移到“安全账户”。
在“某警官”诱导下,小尹用家长的手机陆续向不同账户转账数笔,共计5万余元。之后,“警官”表示事情已得到妥善解决,只要删除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就可以了,并且不能告诉家人,小尹一一照做。直至当日晚,小尹爸爸才察觉账户余额不对,这才知道小尹遭遇了诈骗。
真实案例2
近日,北白象镇小梁同学在家刷小某书时突然被拉进群,进群没多久,一名自称“警察”的人突然进群,称群内有人涉嫌泄露公民信息,群内人员必须配合调查,擅自退群的人当地公安机关将会处拘留和罚款2万元。涉世未深的小梁被这种情形吓坏了,出于害怕,不得不配合了该名“警察”的“调查”。“警察”通过QQ联系了小梁并让他找个安静的地方配合“调查”。为了洗清嫌疑,小梁对“警察”言听计从,将监护人的支付账号密码和验证码都提供给了对方,损失3.5万元。
套路解析
这是典型的针对未成年群体冒充“公检法”诈骗!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1筛选、引流:不法分子会在某书、某音、某手等热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如免费领卡、领皮肤、游戏装备或明星周边等),引诱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游戏群等。2恐吓、威胁: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自称是“警察”“律师”等,用“涉嫌犯罪”“拘留”“坐牢”等进行恐吓、威胁,要求配合调查。3目标指向家长的手机:通过话术操控,让未成年人偷拿家长手机操作。4视频通话或远程操作:通过视频连线,在线教未成年人转账、贷款或直接获取手机验证码来进行转账。
未成年人请注意!1.信息化时代不轻信陌生网友的话;遇到任何事情不要慌张,一旦遇到有人以“公安机关”等身份威胁、恐吓你执行转账、汇款操作时,务必立即中断通话并及时告知父母,或拨打110报警求助。2.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办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号”,也不会使用互联网告知拘留、逮捕,更不会让老百姓转账汇款。凡是以“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名义引导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家长们请注意!1.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支付账号和密码。不要将信息告知孩子,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2.要经常性地对孩子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