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春明一个学员和我沟通,他说您最近发表的文章我都看了,但今天这篇觉得没有以前写的好。我平静的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认为这篇是十几天里面写的最好的、最深的、最具社会责任感、也是发布被审核最久,险些未通过的一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自己为什么在朋友圈关闭了五年之后的复出。我梳理了一下,是否每一次发表都要更完美,是否每一次获赞数比上次都要多?答案是否定的。我的初心是希望“能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留点痕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希望某一天,即便自己离开,也有人能在网络上看到自己铺天盖地的信息、价值观以及方法论。 我很欣喜,随着几次文章的发布,发现很久未联系、淡忘朋友的点赞或者私信,甚至是有很多失联的同事也因朋友圈的转发找到了我。自己也是一个对过去很容易健忘的人,因为持续的分享,也找回了久远的记忆,同时也开启了一次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话”以及“和解”的旅程! 让自己更欣喜的事发生了,一天早上,八十几岁的老妈打电话和我聊起朋友圈分享的感受和她的建议 。老妈每天上午都打开我的分享,读给老爸听,然后交流着彼此的感受。这种场景让自己莫名的感动。自古忠孝很难两全,这么多年因为“极度自私”的追求了自己的爱好,而忽略了对家人的陪伴和对父母的孝敬。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要坚持一直分享下去,为父母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乐趣,也让他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而感到荣耀。 我危机意识很强,中美贸易战的发生让我们意识到,“贸易战”的本质是”科技战“,”科技战“的本质是”人才战“,”人才战“的本质是”教育战“,”教育战“的本质是”资本战“,”资本战“的本质是”政治战“,”政治战“的本质是”意识战“。(此处不做展开,请大家深度思考)。一个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教育就是要吸引最牛X的人愿意投身教育事业,让他们培养出更牛x的人,这个民族才会更有希望。 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很难接受培训圈里的一个评价机制:培训结束之后,由学员给老师打分,根据评分结果来判断老师的好坏。人性里面,考核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让培训圈逐渐演变成了演艺圈。站在所谓的“客户角度”,挖空心思,取悦学员,获取高分评价。参加完一场培训,就像看了一场电影,这也铸就了一种现象:听听很激动,想想很感动,随后还是一动不动。我曾“极端”的说过:我的培训“不要写”评价给我,写了也“不要发”给我,发给我“也不看”,看了“也不改”。教育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迎合和取悦,而是“启迪和唤醒”!因此,自己一直坚持:不迎合,不取悦,永远坚持传道、授业、解惑。严是爱,宽是害,严师一定出高徒。 总结:拿破仑在临死前说:我曾经统领百万雄师,现在却空无一人;我曾经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 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世间有两种武器:“信仰和利剑”。在短期内,“利剑”可能凌驾“信仰”之上,耀武扬威;从长远看,“信仰”必将打败“利剑”!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在于“自我觉醒”和“自己开悟”,其实开悟到最后,人就变成了“有信仰、有大爱且充满正能量”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