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民办摇号结束,录取比例上并不出人意料,但生源变化非常惊人
近日,上海的幼升小,小升初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今年是,公民同招,摇号入学的第一年,上海严格执行了这个规定,摇号过程完全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官方提供的数据,2020年,上海市幼升小登记信息为18.51万人,其中报名民办的2.23万人,民办小学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为1.41:1。小升初确认信息为14.16万人,报名民办初中2.52万人,民办初中报名和录取比例为1.42:1。对比一下2018年的数据,2018年上海幼升小的登记信息为18.04万人,报名民办小学的1.99万人,录取比例为1.4:1;小升初确认信息为14.81万人,其中报名民办初中的2.87万人,录取比例为1.4:1。
很明显,无论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在民办的录取比例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基本都维持在过去的水准上。但在生源质量上,却有着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这么几个方面。
l考试改成摇号
过去的民办入学采用的是面试挑选,选择优质生源。民办的面试要求极高,普通学生基本没什么机会,只有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且孩子相当优秀的家庭,才会去报考民办学校。
报考民办的基本上都是相当出色的学生,即使这样,依然有相当部分学生落选,由此可见民办生源的优质程度。
而现在,考试入学改为摇号入学,民办的生源必然面临极大的改变。政策规定,摇号一旦不中就进入统筹,一些对口公办学校还行的牛娃,就会放弃民办摇号,毕竟风险太大了。考试入学,他们有把握,摇号完全凭运气,而一旦摇号失败,进入统筹,分配的学校必然口碑不佳(直接选择口碑好的公办有也可能被调剂),这个损失实在太大。而相反,一些本来通过考试完全没有机会进民办的普通学生,甚至较为落后的学生,如果对口的学校不佳,也会去民办摇号,尝试一下自己的运气。一进一出之间,民办的生源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也符合教育部当初制定新政的预期,相当部分的优质生源回流到了公办学校。
l上海今年的摇号尚未采用区域多校摇号
今年上海的摇号还在一个过渡阶段,也就是学区房依然有效。并未采用区域内多校一起摇号的原则。
这就导致了对口公办学校口碑不错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直接报名对口学校,而不会选择风险极大的民办摇号。
而通常提前购买学区房的家庭,无论是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经济实力,都远远大于普通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而言要比普通家庭的学生出色。
相当部分的牛娃就来自于这些家庭,而这些家庭放弃民办的摇号,意味着相当部分的顶级生源不再选择民办学校,这对民办的生源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l统筹依然分类明显
摇号中了固然好,但一旦失败后就会进入统筹。而今年上海的统筹,依然有明显的区分度,学生并不是完全公平统筹。
在统筹中,人户一致的本地户籍,优先度最高,而对人户分离的本地户籍,就不是很友好了。而通过120积分在本地上学的家庭来说,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至于那些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孩子,基本上排在统筹的最后,很难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如果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徐汇区情况还稍好,但如果处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浦东新区某些地段,情况就非常不理想了。
对于家长来说,今年的摇号也异常刺激,特别是那些正常考试无法进入顶级民办的学生,被摇号选中时,家长无不欣喜若狂。
而那些孩子成绩相当出色的家庭,因摇号失败而垂头丧气的也比比皆是,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但无论如何,摇号也仅仅是进入学校的第一步,无论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学习环境如何,最终学习依然是要看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家庭的助力。
只要学生确实优秀,再加上家庭的助力,这样的学生,无论去哪个学校,大概率依然会持续努力。即使缺失了学校的助力,也依然会继续保持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