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上海建桥学院正式开学了。校长朱瑞庭在开学典礼上,向6000余名新生提出了“我们在哪”、“我们是谁”、“我们何想”三个问题,不仅促使新生思考自己将来的生涯规划,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共鸣与热议。
朱瑞庭的演讲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上海建桥学院建学至今,已经有20余年了,目前已成为上海民办高校中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一所本科院校。
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教育界新星,建桥学院正一步步履行着他们““善行天下、服务社会”的誓言,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着大批优秀人才。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背后的那个男人——周星增,一个土生土长的乐清人。
1
1962年的一天,周星增出生在乐清柳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
那时候,正值特殊年代,周星增的家里也是十分的困难。为了补贴家用,小小年纪的他就常和小伙伴们下水田里,去抓黄鳝和泥鳅卖,一天能挣一块钱左右,这在那个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元的年代,已经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上中学时,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他每天放学回去的路上都要搂些树枝草叶带回家当柴烧,回家做完作业后还要干农活。
艰苦的日子磨练了他的心智。他能吃苦,有志气,学习上刻苦努力认真,终于在79年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工业财会系,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2
1983年夏天,作为班上的尖子生,周星增被分配到贵州工学院任教,4年后破格晋升为讲师,1989年调入温州大学,任财务教研室主任。
对此,他的同学和好友们是羡慕不已,都说他是生活中的幸运人。而周星增却不以为然,他觉得称心的工作并不是人生刻意追求的风景,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涵义,人应该有所建树、有所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种难以遏制的念头总是在周星增身体里躁动着。1992年,当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终于将这种契机降临到他的生活里的时候,这种躁动便成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力量。就在学校即将任命他为系副主任时,他却毅然决然地递交了辞职报告,选择了民营企业,走进了波谲云诡的商海。
在公司,他勤恳实干,在工作任务面前,他每每给自己加压力,在目标面前,他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财务部经理到销售中心总经理、董事长助理,他最终进入了企业集团的领导核心层。面对赫然在目的辉煌业绩,周星增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将事业的风帆再度高高扬起。
3
1999年6月,国家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教育当做大产业来抓,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敞开多元化办学之路,走教育产业化的路子。周星增眼前一亮,觉得新的机遇来了。
虽然办了七年企业,在商海己获得成功,但他总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找到感觉——说到底,那种教师情结总还是在他的心底徘徊。
十年的教学生涯,他接触了很多学生家长,为了子女能上大学,他们东求人西拜佛,甚至变卖家当也在所不惜。他们把子女当做家庭的延续和希望,一个子女不能继续读书,就严重影响整个家庭安定;一个子女能上大学,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可由于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使很多求学心切的青年被拒之大学门外。
周星增意识到,发展民办大学是弥补国家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必然途径,是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念头于是在他心中萌发:创办一所民办大学,回报社会,回报家乡父老,帮助那些乡村小镇、边远山区的孩子圆他们的大学梦。
4
说干就干,他与几个热心教育事业的同仁,跑温州,去杭州,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上海,在有浦东“南大门”之称的康桥开发区买下了408亩地。
他将心目中的学院定位在创“上海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上,“要建就建上档次!”
他想要在这儿同时“造好三座桥”——一座为学生而造,送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一座为教师而造,以新的机制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一座为社会而造,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为学院起名“建桥”,正是蕴含这层意思。
1999年8月10日,是周星增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上海建桥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上海市、浙江省有关领导专程前来祝贺。周星增和“建桥”从此亮相上海滩。学院的建设得到了上海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并从政策上获得了他们给予的许多支持,上海南汇县把建桥学院列入该县2000年七大重点工程之一,建桥学院所在的康桥镇的主要领导还亲自担任工程总指挥,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
经过十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府就矗立在黄浦江畔。在这里,6万平方
米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综合服务楼,以及计算机校园网、闭路电视教学网、装备600多台先进电脑的计算机房、多媒体室、网络实验室、电子线路实验室、语音室、图书馆、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下上海民办高校的三个之最: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设施最好,为“建桥”创一流学院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5
紧接着,周星增频频出手,招贤纳士,学院名誉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豪教授担纲,知名教育管理专家黄清云教授出任院长,聘请14位在上海堪称一流的教授担任专业主任。先后又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著名经济学家吕世杰、教授江若尘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聘请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为名誉校长 。
这样,“建桥”就有了一支由资深教授为带头人的专职教师队伍。这样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阵营,经媒体披露后,在上海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名气一大,实力一强,盼望上“建桥”的考生自然就不会少。在2000年6月份举行的上海市高校招生咨询活动中,上海建桥学院的咨询处前挤满了考生和家长,3万多份资料很快便一抢而空。尽管“建桥”的录取分数比其他民办高校高出30—50分,但报名者还是络绎不绝,光是上海就有5000多人。首次招生,学院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网络、软件)、微电子技术、商务管理、商务日语、涉外文秘、新闻传播、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建筑工程、室内设计、广告、视觉传达设计等15个专业,择优录取了来自8个省、市的352个学生。
6
如今的建桥学院,已然是上海,甚至全国民办院校中的佼佼者。被盛赞为“上海高等学府的新秀”、“民办高校的巨鲸”。但周星增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的目标是将建桥打造成更加优秀的顶尖教育平台。温州人敢打敢拼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身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来源:温州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