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在楼哥的“乐清购房交流群”被热议,但因为最近楼哥忙于跑报道,且很多都是近期的展厅开放和预售。虽然和各房开的负责人也都很熟悉,且这期的话题可能会对房开在销售的利益方面会有那么些影响,但是楼哥作为一个媒体人,还是要将一些流程说透,让网友不要花冤枉钱。另外,乐清楼市目前这几百几千的阅读量,说实话,也起不到什么大的波澜……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因为中国在5G技术方面的优势,催生了很多新科技,其中“人脸识别”尤其强大,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
张学友的演唱会,逮捕了2个逃犯,足以证明该科技的发达。 前段时间,该问题被搬到各大小媒体,甚至还被央视点名,某售楼部安装了无感人脸采集系统,用来区分“渠道客户”还是“自然到访客户”,以判定佣金该不该发,发给谁。有看房网友表示,戴口罩也会被抓拍,这才有了戴头盔看房的讨论。
目前,乐清也有部分超市推广了人脸识别支付;部分小区也都在推广自己的智能系统,人脸识别进社区;学校为了监控疫情,也必须人脸识别;部分企业,为了监控员工的上班情况,也采用了人脸识别打卡……这些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隐私信息泄露问题,也被陆续放大。
国内,还没有太强的隐私权概念,甚至楼哥一直和朋友说,现代人,我们都是裸奔的。你是谁?住哪里?有什么爱好?也许互联网还更了解你。 去年一则新闻称,国内一家科技公司泄露256万用户信息;网上同时曝光,有商家在出售包括人脸在内、106处关键点的17万条人脸数据包。甚至在一些交易平台上,花2元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照片活化”工具还能让人脸照片眨眼、张嘴、点头,变为能完成人脸验证的“活照片”。 人脸等生物特征是关键性的敏感个人信息。邮箱密码可以定期修改,但是人脸改起来难度可不小。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说,如果只采集人脸信息,未获得关联身份信息,隐私泄露风险不算大。但“商家”销售的个人数据中,个人手机号、社交媒体账号甚至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数据一并打包在内,就值得警惕了。 在这一领域,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存储也缺乏安全保障。用户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安全风险的主要担忧是,不知道某些场景下人脸信息是如何被收集、存储和处理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且目前收集人脸的场所,基本没有做到提醒。比如高速测速,也会提醒你前方500米有监控测速,那么,各个使用该设备的场所,先不说撤除设备,起码的醒目位置提醒还是要的。
更多精彩欢迎扫码进群共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