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西乡龙溪村竹园前,一名老人正拿着扫帚默默地打扫卫生。“老王不领工资,不拿报酬,每天都义务帮我们打扫卫生,实在太好了。”老人打扫卫生的身影,引来了村民的点赞。 义务扫路。龙西乡供图
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老王”正是在龙西乡政府门口义务扫地的王近云。他挥洒汗水、义务劳动,在村里形成了一处独特的“风景”。
不为名利 只为公益 每天天蒙蒙亮起床,王近云头戴一顶迷彩鸭舌帽,扛着大扫帚,把龙西乡乡政府门前的一条路扫得干干净净。他一天分早、中、晚三次清扫,每次需要花上30-40分钟时间。
“路过的人多了,垃圾也多,再加上树上飘下来的落叶、脱落的树籽,经过的车辆,把满地的树籽碾碎,干净的水泥地‘长’满了大黑点,看起来有点脏。”每当王近云看到这种情景,他就一声不响地拿起扫帚,将树下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地扫干净了,大家看到了都开心。”王近云说,村民天天待的地方,是自己的家园,应该保持环境卫生。
王近云是土生土长的龙西人,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后代。他21岁离乡,外出经商,做果树苗生意,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一步渡过难关。
“在外奔波多年,最牵挂的还是老家。”他质朴地说,“自己穷过、苦过,才懂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现在虽已74岁,但身体还健朗,总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希望子孙后代在村子里能生活得更好。
用心用情 获得认可 刚开始的时候,少部分村民并不理解王近云的举动,有认为他不务正业的,也有认为他假积极、爱表现的。“做不到百分百让人理解的,只要把地扫干净,对村里是件好事就行了。”王近云说,做善事、不图名利,踏踏实实、问心无愧做好就行。从看不惯到干起来,从干起来到一直干下去,扫地成了王近云永不退休的工作。
“只要不刮台风、不下暴雨,老王肯定在扫地。”该村村监会主任宋立平告诉记者:“日日扫,月月扫,村里人都知道。王近云要是哪天不扫了,我们反而会不自在。村民都非常敬重他。”
“以前村里大部分是泥路,想扫都扫不了。”王近云描述起这条水泥路是哪一年修的,哪间屋原来是砖瓦房。多修一条柏油路,他就多扫一条。
“现在,不到一个月就扫烂一把扫帚。” 王近云对各种扫把的使用很有心得,芒花扫无力,塑料扫不耐用,还是竹扫耐用有力。他自己专程购置了2把扫帚,后来乡政府赞助了6把扫帚。
“以前村里烟盒烟蒂、塑料袋常常看见。”王近云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村里的村容村貌明显好转,紧接着又实施排污处理、村道硬化等工程,村里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扫地虽然累点,但看到村里变好了,还是挺欣慰的。”他说。 来源:龙西乡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