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时针指向19时,记者拨通了乐清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叶克俭医生的电话。彼时,“驻点”急诊内科的他正在与患者交流病情与诊疗情况。“不好意思,我稍后给您回电。”叶克俭带着歉意轻声挂断电话。约半个小时,记者接到他的回电,电话中,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作为急诊科副主任的叶克俭,主要负责协调住院缓解急诊分流压力,避免病人集聚,当天,他已持续工作超过12个小时。
抓住空隙,叶克俭快速介绍了当前的情况:急诊内科由急门诊室、抢救室、留观室组成,共有医务人员23名,上周以来,奥密克戎快速传播,很多乐清百姓“中招”,短时间内急诊内科接诊量迅速上升;然而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导致医护减员,医疗服务供给减少。
“秋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新冠病毒,危重症数量较平常明显增加。”采访中,叶克俭带来一段沉甸甸的数据:光12月24日收住入院的病人就有100余名,近段时间,急诊内科每日留观人数均在50人以上。“再加上部分市民存在恐慌焦虑情绪,身体稍有不适便急着来医院挂号。”叶克俭用“分身乏术”来形容自己和同事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
急诊是前锋战场,科室床位天天爆满,面对身边同事不断“倒下”的情况,同样“中招”的叶克俭“揽起更多职责”。“我的症状比较轻,科室人手紧张,我还能坚持。”这段时间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不停穿梭在急诊抢救室、留观室,或是嘶哑着嗓子询问病情,按照病人情况分级分层,协调住院分流;或者奔忙着抢救病人。“好在有医务部的同事帮忙一起协调,让我不至于手忙脚乱。”叶克俭说。
从业27年,坚守“后方”的他此次也重返“前线”,随时待命,在急门诊一线“战友”来不及看诊的时候,顶上空缺。“像刚才,我就是接到了同事‘忙不过来’的求助电话,需要帮他‘分担’患者。”叶克俭坦言,只要一坐进急门诊室,就是不停看诊,“每天急诊的总接诊量都在400人次以上。”为了能时刻实时补位,叶克俭将自己的“家”搬到了设置在留观室旁的办公室,“算起来已经有10多天没回过家了,不过当医生已经有27年,这样忙碌的状态我早已习惯。”
记者了解到,面对发热就诊高峰,市人民医院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全力支持急诊重症。“大家都特别‘给力’,许多医生在症状缓解后也匆忙返岗,现在我们在岗医务人员能基本满足医疗需求。”一边是骤增且焦虑的患者,一边是疲惫仍坚守的医护,面对记者“身体熬得住吗”的询问,叶克俭坚定地说道:“现在正是疫情的重要转折期,我是医务人员,更要责无旁贷、冲在最前面。”在他看来,患者的病情不能等,坚守一线、“应治就治”是他的职责与使命。
来源:乐清市人民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