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儿童有反复挤眉弄眼、甩手耸肩、发声等表现,他/她是怎么了?仅仅是调皮,还是另有原因?儿科医生提醒,当儿童出现这些症状时,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儿童的就医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对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疾病进行诊治,我院儿科将于2月1日开设“抽动多动门诊”,专门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针对抽动多动障碍的诊断评估、心理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性诊疗服务。
抽动多动门诊: 设在门诊一楼儿童诊治中心172诊室
预约方式: 请在微信公众号或“乐清市人民医院”小程序上预约后就诊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简称TD,俗称抽动症,是一种以多发性的不自主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起病于儿童时期,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孩多见,男女比例约3-5:1。该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症的临床症状是“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一个部位或者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者发声性抽动。如果只是骨骼肌收缩,表现为运动抽动;如果口鼻、咽喉以及参与呼吸的肌群受到影响,则表现为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
如果累及的肌肉少而局限,收缩持续时间短,产生的动作或声音会比较简单,如果更多的肌肉群被激活,抽动则更为复杂。抽动症状可以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间或静止一段时间;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抽动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抽动症状。
抽动障碍的共患病 半数以上抽动障碍患儿可共患一种甚至多种精神神经或行为障碍。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特征:注意力不集中和/或活动过度、任性、冲动行为和学习困难。
患病率:35-80%
出现时间:抽动发作前2~3年
2.强迫行为/障碍(OCB/OCD)
特征:强迫观念,强迫行为
患病率:25%-60%
出现时间:抽动障碍伴发的强迫障碍随患者年龄增大而明显。
3.焦虑、抑郁障碍
特征:焦虑、抑郁
患病率:广泛性焦虑障碍19%~80%(TD群体)发病早、严重程度高、抽动持续时间长的Tourette综合征,抑郁发病率更高
4.学习困难
特征:学业不良,低于智力潜能。
患病率:24-50%
其他的,还有睡眠障碍、品行障碍、愤怒发作或情感爆发、自残或自杀行为等。
抽动障碍对孩子和家庭造成的损害 抽动症不一定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功能损害,但抽动的行为往往易受他人关注,如得不到正确的对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适应问题,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多数家长会因孩子的抽动而感到惊慌,不知如何是好,往往过多地关注和提醒孩子抽动的行为,反而在无形中强化了抽动症状;或斥责打骂孩子,使孩子更加紧张和焦虑。
长期或严重的抽动会造成儿童多方面的功能损害,譬如社会交往中被孤立、自卑、退缩以及同伴欺侮等,情绪上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另外,长期严重抽动所致的重复性非生理性运动,可引起抽动部位疼痛和损伤;抽动还会引起儿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变差。
抽动障碍的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是个全方位、又漫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医生的事儿,更需要学校、家庭、孩子等全方位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来源:乐清市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