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埭划龙船,划到麻园……”这首民谣在乐清广为流传。其中的“湖埭”就是指乐清市翁垟镇前湖埭村,“龙船”指的是以首饰龙为引导的档龙。
乐清乡风纯朴,尤以元宵节前后滚龙灯最能体现。鱼灯、龙灯、狮子灯、走马灯、档龙灯等轮番上场、走街串巷、敲敲打打好不热闹。
正月初三到十七正是闹龙灯的最佳时候。每天都有队伍扛着档龙和手栻龙在村子里穿梭,锣鼓开道、威风凛凛。
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七晚上(各村不一)。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长长的队伍由大道上走来,村里男女老少便涌到了田头。待走近时,烟花腾空而起,和鞭炮声响成一片。在黑黢黢的田野里,老人孩子脸色肃穆、徐徐前进。在一河边,孩子们将手中的冥灯扔进火堆,拔腿就跑,唯恐邪恶扑身而来。
紧接着,队伍撤离,回去烧龙。在一庙宇内,早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大家手捧燃香无比虔诚。档龙被抬回原位,保存好以供来年再用;而手栻龙则被请到庙内,众人向祖宗供奉后焚烧,进行“收殇”,所谓“送龙上天”。在一片火光和烟花、鞭炮声中,众人急急撤离,“咣当”一声大门紧闭。三天以内,不准开门,整个活动便告结束。
档龙:主要流行于柳市、翁垟镇一带。它是用木头雕刻而成,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正档30多档,连成一条长25—30米的档龙。龙头龙尾处各装有三至五个木雕小亭子,亭中雕塑2至7个人物。节与节之间,用榆树雕成档肖,肖上又有3至5个人物,每一组人物皆成一出戏。正档和档板上也雕有浮雕纹样,档龙全身无处不雕。这些全出自民间雕刻工艺名匠之手。每档板中间,有一盏档灯,灯前立一骑兽人物像,灯后有午门旗麾。
翁垟镇前湖埭村手栻龙是从乐成镇某村定做的,而档龙却是村里很久以前留下来的,长33米、重2000多公斤、共16节。据说价值50余万元,可能是我市最重的一条。
手栻龙:也称首饰龙。它将古代的书画、剪纸、雕刻、刺绣、彩塑艺术和传统的编织、彩扎、糊裱工艺及木制齿轮传动装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集众多艺术之大成,融各家精彩于一身,深深地体现了乐清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明代对此灯已有记载。“村落糊楮象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