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6日上午九点,乐清市初中美术“新教材·新常规”专题暨教研组长会议在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由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旨在深入研讨浙美版新教材的教学实施路径,推动美术教育从“教”向“育”深化转型。
会议由三位年轻美术教师的专题发言拉开序幕。
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的刘洋老师以《以设计为媒启创作,以社会为桥促成果》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八年级“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创新设计。该单元以校园标志设计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国家标志解析走向校园文创实践,并引入AI绘图工具助力创意可视化,让设计真正融入校园生活,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创作热情。
乐清市柳市镇第四中学的徐冰莹老师带来《以“器物”为舟,载“美育”远航——浙美版七年级〈器物之美〉大单元设计研析》的分享。她以“一核四层三课”为架构,通过漆器、青铜器、金银器三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知美”到“创美”,并融合多学科内容与AI技术,让学生在家乡文创设计中感受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实现美育与乡情教育的双向赋能。
乐清市雁荡镇第一中学的钱珍珍老师则以《研磨·生成·花开——我与浙美版新教材的实践对话与感悟》为题,结合参加温州市初中美术课堂评审的经历,分享了在《美丽乡村》一课中反复打磨作业设计的思考。她强调,作业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生学有所成的体现,并通过微电影实践案例,展现了在薄弱农村学校中因地制宜开展美育探索的坚持与智慧。
随后,乐清市美术教研员金璐璐老师作专题讲座《从“教”到“育”:美术新教材落地的常规规范与实践》。在备课常规方面,金老师提出要坚持“素养导向、单元整体、情境真实”的备课原则,加强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实现从“备技法”向“备育人”转变。在上课常规层面,她结合具体课例,强调课堂教学应注重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营造开放、互动、生成的美术课堂生态,推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最后,在教研常规方面,金老师鼓励各校教研组建立“问题导向、课例支撑、持续改进”的教研机制,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成果展示等形式,提升教师对新教材的实施能力与反思深度。
本次活动内容充实、视角多元,既有微观的课堂实践剖析,也有宏观的育人理念引领,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新教材实施的有益参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推动美术教育在“新常规”中生根发芽,在“新教材”中开花结果。
来源:乐清市乐成第一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