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楼市温州后台收到一封粉丝写的辞职信。 这位粉丝家住乐清柳市,原先在温州市区上班,但当前乐清前往温州市区交通不便,仅有沈海高速温州大桥,不仅早出晚归,而且每天需支付高昂的通行费,从而选择辞职。 ![]()
看完这封辞职信,楼Sir深感温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滞后,给市民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这明显降低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而这样的案例,楼Sir身边不止一例。 几年前,一位乐清女生嫁到温州市区,当时工作还在乐清,发现从温州市区往返乐清的工作地点非常麻烦,又不想夫妻分居,从而选择了跳槽至温州市区一家企业上班。然而该行业在乐清效益更好,跳槽至温州市区后,年薪降了约6万元。 还有一位永强的朋友,出于生意原因,经常需前往乐清柳市,本身直线距离约16公里,却要绕经温州大桥,行驶约36公里,并支付来回的通行费。对于生意人来讲,时间、精力、成本大大增加。 也有不少与乐清的企业主,在招待客户、尤其是外宾客户时,选择来温州市区的星级酒店、西餐厅,但往往耗时很久。 ![]() 温州大桥。来源:温州公路
楼Sir也见过家住乐清、每天前往温州市区上班的人,那都是年薪百万起步的企业高管,不在乎这通行费。然而这只是少数人,更多的普通上班族领着普通工资,又如何承受每天来回的通行费? 当然,并非仅有乐清,住在永嘉、瑞安,前往温州市区的市民更多。相对来讲,永嘉距离温州市区更近,拥有东瓯大桥、瓯越大桥等跨江桥梁,交通比较便捷。 瑞安前往温州市区,也有104国道、温瑞大道、滨海大道。虽然这些桥梁、道路在早晚高峰均非常拥堵,但也算是提供了同城生活的便利。 仅有乐清,前往温州市区没有市政道路,仅有收费的高速公里,在两岸实际近距离、存在同城化可能的情况下,设置了人为障碍。 当然,有些人为了省高速通行费,从乐清前往温州市区绕经瓯越大桥,但若终点位于市区东片,这样走就要绕远路。 02那么短期内,乐清前往温州市区,会有不收费的市政桥梁吗?当前,七都大桥北汊桥、瓯江北口大桥,均正在建设中。 其中,当前已合拢、预计今年年底通车的七都大桥北汊桥连接七都岛与三江东侧,与乌牛相近,成为乐清前往鹿城区的最快过江通道。 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底通车的瓯江北口大桥,其下层为228国道,连接瓯江口、龙湾。 ![]() 七都大桥北汊桥。
也就是说,到了明年年底,乐清前往温州市区,将有两座不收费的市政桥梁,不再仅依赖温州大桥。 然而,两岸的市政桥梁通了,并不意味着交通问题解决了。当前乐清前往温州市区,仅依赖一条104国道,无论是如今走瓯越大桥、温州大桥,还是今后走七都大桥北汊桥,均绕不开104国道,当前已非常拥堵。 根据规划,七都大桥北汊桥将向北延伸至乐成,成为城市快速路,但当前暂无建设时间表。 同样地,今后228国道建成,前往龙湾方向,同样仅这1条通道,暂无其他平行道路。 ![]() 市区前往乐清跨江桥梁示意图。
根据规划,温州市区连接乐清的过江桥梁,还有连接七都岛与乐清磐石的七都三桥、连接灵昆岛与乐清磐石的七都四桥。 若该两座桥梁建成,则有望缓解今后七都大桥北汊桥、瓯江北口大桥的可能存在的压力。当然,这两座桥梁,以及其连接道路,同样暂无建设时间表。 除了过江桥梁,在轨道交通方面,当前在建的S2线从龙湾、瓯江口北上连接乐清,前往鹿城、瓯海尚需从灵昆站或机场站换乘S1线,为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非直线,且乐清境内远离柳市、北白象两个重镇。 ![]() 温州轨道交通远景推荐方案(点击放大) 来源: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若要走直线,在远景规划中由M3线从七都岛延伸至乐清北白象、柳市,最终抵达乐成。 然而这仅仅是远景规划,当前规划中的M3线一期终点位于七都岛,且M3线当前并未列入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20~2026 年)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03为什么瓯江两岸的交通建设如此滞后?温州仅仅作为地级市,财力有限,许多规划未能在短期内落实。不过在楼Sir看来,这并非根本原因。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温州境内瓯江、飞云江、鳌江3条大江的跨江桥梁,会发现一个现象:跨江桥梁建设最顺畅的,是飞云江两岸,除高速公路桥外,如飞云江大桥复线、飞云江三桥、飞云江五桥,当初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大大增强了飞云江两岸的联系。 然而,瓯江、鳌江两岸的跨江桥梁,其项目进展却没有飞云江上的桥梁那么顺利,若非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这些桥梁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往往一波三折,甚至耗时十余年之久。 ![]() 飞云江五桥。来源:温州都市报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飞云江两岸同属瑞安市,这些建设项目能够内部协调,而瓯江、鳌江均为不同县级行政区的分界线,其建设项目涉及不同行政区,各方均有其城市发展重点、财政安排等多方面考虑,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 阻碍瓯江两岸交流的,从表面上看是交通建设问题,其实背后还有行政区划的问题。除了桥梁问题,乐清前往温州市区方向仅有1条104国道,同样看出作为县级市的乐清,其发展重点在于行政中心所在的乐成,而非南部经济重镇,以及对接、融入温州大都市。 为什么说温州的撤县设区非常迫切?它大大阻碍了温州境内不同区域的融合,瓯江两岸的桥梁建设滞后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
从杨府山看乐清柳白片,实际距离比我们想象中更近。 当然,有人曾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乐清与温州市区的联系不及永嘉、瑞安两地。 不过楼Sir认为,虽然乐清本身在经济、产业等领域拥有一定实力,对温州市区的依附程度低于永嘉、瑞安,但是面对如此滞后的交通建设,何谈联系的加强与拓展?
04都2020年了,一条瓯江还无法让“天堑变通途”,让两岸城镇各自为政、无法融合,不仅对市民出行、生活带来不便,更影响了城市竞争力。 如今,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上升至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之间已开始互联互通、抱团发展。然而温州,如今连地区内部都尚且存在各种阻隔、闭塞,未紧跟当前城市发展趋势。 温州确实拥有强大的城镇体系,但面对直辖市、省会的马太效应,“小而美”早已是伪命题,强地级市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若依旧停留在县级市、强镇的“小富即安”层面,则无法在激烈的城市PK中产生竞争力。 ![]() 瓯江北口大桥效果图。来源:温州商报
很简单,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多少人愿意回到镇上的企业工作?如果这座城镇是一座强地级市的市区组成部分,前往市中心拥有快捷的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他们过来的愿意是否会增强? 同时,假设在滨江CBD上班的人,连七都的房子都觉得贵,那么在两岸交他便捷的情况下,如果乌牛、北白象、磐石等地有更便宜的商品房,就能让人更好地安居乐业。 无论城市也好,人也好,一个该成为大城市的温州,主城区只是一座中等城市,而下辖县镇却是几十座小城市。 930万人口,不仅市区人口仅占不到三分之一,还被拆成一个个比小城市还小的小圈子,在近千万的庞大人口基数面前,演绎出一个个小城市才有的特征。 ![]() 柳市镇。来源:苍南发布
依托温州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城镇之间的融合、中心城区的崛起,已迫在眉睫。 如果说地级市面对直辖市、省会的级别劣势,有些方面的落后还算情有可原、虽败犹荣,但如果连内部城镇融合问题都未妥善解决,落后则在于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