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11日上午,台风“克米拉”正面袭击厦门,一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这天值早班的出租车司机吴师傅刚把抗击台风的应急值班人员送下车,随着哐啷一声巨响,一棵行道树把他的车砸得变了形。狂风呼啸中,吴师傅有些慌了神。还没缓过劲来,风雨中几个撑着伞的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师傅,这里危险,快来我们这避避!”吴师傅定睛一看,原来是旁边建行的工作人员。来不及抖落身上的雨水,建行的工作人员把吴师傅迎到营业大厅里的“劳动者港湾”坐下,他们一面安抚吴师傅惊魂未定的情绪,一面帮他联系市政等应急部门,协助处理后续事宜。看着那么多人为自己奔忙,吴师傅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来。门外风雨依旧,门内安心温暖。一门之隔,不仅阻隔了风雨,更联通了温情。
台风中的港湾故事只是两年来建行“劳动者港湾”运营中的一个小小缩影。2018年7月,“劳动者港湾”在全国各地的一万四千多家建行网点落地开花。两年来,无数的劳动者在这里接上了水,充上了电,放松了腿脚,解决了“如厕难,歇脚难,饮水难”等实实在在的难题。从心存疑虑到习以为常,得了真实惠的人们被建行设立“劳动者港湾”的诚意打动,不善言辞的劳动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大银行做公益,原来也是认真的!”
建行做公益的认真劲儿,体现在两年来“劳动者港湾”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里,而“劳动者港湾”的匠心,也着实让人放心。在“劳动者港湾”创立伊始,为摸清百姓最为关切的服务需求,建行面向环卫、市政、城管、交警等不同群体展开调研,并结合网点服务国家标准和行业评优标准,确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大到港湾专区的建设和场所改造,小到卫生间的打扫频次、饮用水的防烫标识张贴,处处可以感知“劳动者港湾”生于“银行世家”的那份独特的严谨细致。
建行做公益,不仅认真,更是用心。两年来,港湾服务越来越贴近社会和百姓需要。建行广西分行的一家网点考虑到老年客户早晨先到菜市逛一圈,再提着大包小包到网点办理业务的习惯,就在“劳动者港湾”设立了个蔬菜存放处,让他们把菜放下松松劲;厦门南光支行毗邻厦门大学,校园氛围浓厚,网点根据这一特点在“劳动者港湾”设置图书展架和内嵌百万藏书的电子阅读器,让来办理业务和休息歇脚的老师同学们享受惬意的书香氛围;高考期间,全国“劳动者港湾”内及高考考点设置“高考加油站”,为考生及考生家长提供应急文具、饮用水、扇子、雨具以及临时休息场所,为热血青春的高考学子加油助力;疫情期间,“劳动者港湾”APP适时上线的“在线免费问诊”、“防疫课堂”、“线上菜篮子”等新功能派上了大用场,给无数“宅男宅女”们提供了及时的“港湾云服务”。
金融是解决社会痛点最温柔的手术刀。“劳动者港湾”也成为了回应社会关切和百姓需求,助力解决社会痛点的一个独特载体和响亮品牌。疫情期间,“劳动者港湾”为快递小哥等劳动者免费发放最高10万保额的“战疫爱心保”保险,为奋战在一线的快递人员保驾护航;在陕西,“劳动者港湾”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单位合作,发布用工招聘和免费培训等信息,促进百姓就业和职业技能提升;在苏州,建行人开创“港湾+慈善”新模式,联合公益基金共同发起户外工作者医疗帮扶公益项目,免费向生活困难的户外劳动者提供帮扶关爱和医疗救助;在贵州,建行在养老照料中心共建“劳动者港湾”,为老人们提供康复锻炼、测量血糖血压、看书读报等服务。
两年来,“劳动者港湾”不仅成为了城市精神的新地标,更成为了乡村村民们的“心头好”。顺着城市的马路向外找寻,在田间地头也能找到“劳动者港湾”的身影。在福建宁德,建行寿宁支行打造扶贫特色港湾,为村民们购买并带读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提升了村民种植油茶的收成;在重庆开州区白鹤街道,能喝茶、能乘凉、能充电的“劳动者港湾”乡村服务点成了村民们开院坝会的首选场所,甚至偶尔村委开会也选在这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西藏地区的“劳动者港湾”特邀请专家医生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广大民众带来针对高山病及心血管病等高原易发病的看诊和咨询解答。
一盏明灯可亮黑夜,一份真情更聚人心。“劳动者港湾”发源于服务户外劳动者的初心,却愈发彰显出服务人民、服务时代的底色。作为“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一个生动案例,“劳动者港湾”不仅与劳动者同行,更与时代共进!
来源:当代金融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