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你们,我一个老头子没有其他感谢的方法,这是我一点心意,请你们收下。”
8月25日上午,72岁的周老伯一大早转了两趟车,特地从朗霞街道赶到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将一面写着“雪中送炭情暖民心 尽职尽责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检察官蒋玲玲、沈琳旦手中,诚挚地向她们道谢。
“救命钱”被盗,焦急...
周老伯是浙江乐清人,早年因角膜炎,失去了右眼,日常生活有诸多不便。老伴因肾衰竭,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高额的医药费开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四年多前,为了赚取老伴的治疗费用,周老伯在本就该退休的年纪来到余姚打工,以收裘皮废料为生。
今年4月,周老伯接到老伴一通电话,说是医药费“接不上了”,于是他赶忙从朋友处借了一万元。除去用掉的3000多元,周老伯细心地将剩下的现金压在枕头底下,打算过些日子给老伴送去。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救命钱”还被小偷给盯上了。4月25日8点多,趁着周老伯在一旁整理废皮,小偷溜进屋内,将床头钱包内的6000余元偷走后逃离。
发现被偷后,周老伯立马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不久之后,民警就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被抓获时,犯罪嫌疑人身上还有4800元钱。
遇上热心检察官,暖心...
周老伯原以为,小偷被抓住了,被偷的钱应该很快就能拿回来了,可不久后,他被告知,这笔钱暂时还“回不来”。原来,犯罪嫌疑人只承认偷了钱,却坚决否认身上带的4800元钱是赃款,也拒绝进行赔偿。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这笔钱只能作为犯罪嫌疑人的随身财物处理,公安机关无权直接扣款归还周老伯。
案件仍在办理过程中,老伴的医疗费没了着落,周老伯的心里又急又慌。听说可以向检察院申请司法救助,7月27日,他来到余姚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下称矛调中心)专设的检察接待窗口寻求帮助。接待他的正是余姚市检察院常驻矛调中心的检察官蒋玲玲。
由于周老伯带着浓重的乐清口音,也不太会讲普通话,双方沟通起来着实花了一番工夫。连说带比划,耐心的蒋玲玲前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周老伯的案件和诉求弄了个明白。“看到老人那么焦急,家庭又那么困难,我就想着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他。”蒋玲玲随后将老人的情况反映给了第九检察部主任沈琳旦。按照常规的程序,案件只有到起诉阶段,检察机关才能对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
“老人的情况特殊,这笔救助金可以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评估,决定提前申请,对他启动司法救助。”沈琳旦说。
在司法救助顺利推进的同时,民警在审讯时突破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嫌疑人承认4800元钱实为赃款。这笔钱也已退还到了周老伯手中。
突然拒领救助金,原来...
8月21日,好消息传来,周老伯的司法救助金发放下来了,当蒋玲玲通知周老伯可以领取救助金时,却被他拒绝了。
蒋玲玲感到惊讶,在她的追问下,周老伯才吐露了实情,原来,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周老伯瞒着蒋玲玲和沈琳旦,偷偷在做一面锦旗,他想等到锦旗做好以后,再来领取救助金。蒋玲玲连连拒绝,让周老伯赶紧来领救助金。
周老伯不是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了。8月20日,他买了四个大西瓜,想要送给蒋玲玲和沈琳旦,最终被两人婉拒了。“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而且按照规定也不能收老百姓的东西,因此才婉拒了他。没想到,第一次被婉拒后,他又偷偷给我们做了锦旗。”蒋玲玲说。
8月25日,周老伯拿着刚刚做好的锦旗,兴冲冲地送给了蒋玲玲和沈琳旦。当天是“七夕”节,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沈琳旦和蒋玲玲收到了比玫瑰花更为珍贵的礼物。
本文来源:余姚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