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事创业,狠抓落实,为响应“大民生”建设及“两个分量有多重”主题教育,连日来,柳市镇94个村社以创先争优的奋进姿态,向群众交出“开门”第一张民生答卷。
村办公楼改建、地块开发、外来人口服务中心升级、集体资产寻回……从民生所需与村庄发展的角度选定“开门第一件事”,连日来,柳市镇后西垟村的新任村两委班子很忙。带头干事的,正是“一肩挑”干部金林立。
上任前,金林立常年在外地经商,心中一直关心着家乡发展。当柳市镇党委通过“组织选人十法”找到金林立,劝其回乡帮助解决村庄历史遗留难题及村庄发展问题时,他二话不说放下手头工作飞回了家乡,由此开启建设家乡的新征程。
随着柳市镇“两个分量有多重”专题教育的火热开展,金林立感受很深。他说,要充分发挥书记的“领头雁”作用,为村庄办实事,破解民生发展难题,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
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着手梳理村庄集体资产,逐个排摸历史遗留难题,找准发展突破口。他带领着班子成员四处奔走,入户走访群众、规划项目发展、对接相关部门、整理发展思路,一班子人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
短短一个月时间,在金林立带回的经商新理念和村庄管理的新模式下,后西垟村4号地块在搁置了十余年后,顺利“驶”入开发“轨道”;发展停滞二十余年的外来人口服务中心工程有望得到整合提升,届时将为村集体每年增收百余万元;常年“遗失”在外的集体土地,也正逐一回归。
如今,在金林立的构建下,村办公楼改建,后山开发,3号、5号地块开发等项目一个个越发成熟,该村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短短两个月时间,从路基开挖,到总管铺设,从管道接驳入户,到路基回填,再到路面改造,薛宅村拿出速度,迅速有力完成原捕捞新村片自来水管网与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亮出为民服务的决心与干劲。
原捕捞新村自来水管网与道路改造升级,早在2018年底就已列入了该村的年度计划中,但由于项目经费不足等原因进展迟缓。2019年,村规模优化调整后,原薛宅村与原捕捞新村合并成为新的薛宅村。融合初期两村规模与经济条件悬殊,班子成员及融合村群众意见难统一,项目推进较困难。
用水,最关乎民生。原捕捞新村的自来水管网建成时日久,管道老旧,出现了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尤其是漏水,村民因不满水费空涨,常有拖欠水费等情况,与水厂之间矛盾渐深。解决“用水难”迫在眉睫,如何让村民用上“放心水”,成为悬在薛宅村村干部心头的大石。
今年9月前后,新任村两委班子确立。“一肩挑”干部薛猛是上一届村委会主任,他深知村民所需,与班子成员们协商后一致认定,把“用水难”这一民生“痛点”问题的解决列为“开门第一件事”。
说干就干。该村班子成员分头对接水厂、镇政府等业务部门、项目规划部门,推动项目规划、报批等程序尽快落实。资金筹措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村集体经济本不富裕,项目资金从哪里来?经权衡,村里选择镇政府补助、村集体出资与改造户出资等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村干部们多次跑镇政府,向有关科室争取补助。另一方面,由于是融合新村,集体资金的启用需征得全村村民的同意。村干部们便每日入户做思想工作,逐一沟通,争取支持,终于促进了意见统一。最终共筹集120余万元,用于原捕捞新村全片区自来水总管与400多户入户管网的改造提升。
原捕捞新村道路老旧,该村巧借自来水管网改造之机,同步启动道路提升工程,既速战速决又省钱省心。针对道路改造,该村另有一番资金募集渠道,即开展爱心募集。村干部们多方联系本地经商人士或在外的能人志士,召开募捐座谈会。薛敬宇6万元、薛祥强5万元、薛大夏3万元、薛祥生2万元、大部分村民出资5000元到1万元不等……大家踊跃捐款,筹资达90余万元。再加上预备申请镇级补助的资金,共筹得120余万元,用于道路改造。
资金到位,9月底项目启动。薛猛带领村班子成员又转变角色化身督工,每日在街头巷尾的工地上督促工程进展,推动迅速施工。11月初,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原捕捞新村的居民楼侧墙角处,可以看到崭新的户外自来水管道。村民们用水不再难,纷纷点赞。村民薛女士说:“前段时间干旱,听说柳市有的村因为管网老旧等问题,即使来水日也没有水,但我们村没有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我们管网项目的建设效率高,大家都说‘我们村跑赢了干旱’。为干部们点赞!”
“明明还是原来那条张瞿大道,但就是觉得变宽了,不堵了!”昨日,暂住在柳市镇苏吕村的新居民王先生说,他在柳市新光工业区上班,每天骑电动自行车途经张瞿村,感觉该村的交通秩序和卫生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欣喜。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张瞿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在民生实事上的再发力。
张瞿村位于湖横社区,社区范围内的新光工业区聚集了众多低压电气配套厂家,工业气息浓郁。张瞿村有常住人口570多户、2200多人,有新居民1万余人,还有大大小小的企业100多家。如此“体量”,势必形成了巨大的聚居密度与管理难度。村内的主干道张瞿大道长逾1公里,南北走向,连接新光工业区与新104国道,道路建成时间久,平均宽度不到10米,道路两侧商铺众多,车辆乱停现象严重。因此,高峰期必大堵、非高峰期常小堵成为了常态,村民们反映强烈。
以“一肩挑”干部张碎强为“领头雁”的张瞿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走访过程中,详细了解了村民的诉求,决定将解决张瞿大道乱停车、停车难、通行难问题作为“开门一件事”。
有了想法,就马上付诸行动。村干部们以“一刻也不耽搁”的架势拉开了村庄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暨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序幕,请来专业公司作业人员,到村里施划斑马线、消防通道、停车位置标识等。利用高速公路高架桥下空间,开工建设了两个停车场。
清扫垃圾、浇筑水泥路面、施划路面标识。施工过程中,张碎强等村干部披星戴月全程参与,每天6时多就出现在施工现场,打电话通知居民移车、协调物料问题、督促施工进度、拿起扫帚铁锹一起干……一直忙到20时多才带着一身的尘土回家。
经过连续多天的日夜赶工,如今的张瞿村内,张瞿大道路面的实线、虚线、斑马线、停车线等施划完毕;两个停车场也已完工,加上道路两侧新施划的停车位,共新增停车位300多个。自此,车辆通行、停放变得井然有序,村民拍手叫好。
交通秩序得到整治,环境卫生也不能落下。张碎强介绍,近期村里时常组织全村大扫除,并对各垃圾坞进行全面升级,加大了垃圾分类宣传,每天6-8时安排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站在各垃圾坞旁,指导村民将垃圾分类投放。“以前,这些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满出桶外,地面脏兮兮的。现在村里的变化真是大,环境看起来清爽了,交通秩序也变好了!”村民瞿先生说。
来源:乐清柳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