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你看,我自己能走着出院。”日前,70多岁的李大爷出院时,高兴地对乐清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郑兢医生说。半个多月前,李大爷因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入院,情况危急,经过治疗,没料到恢复得如此好。其家属说,这多亏了当天判断准确、并帮忙紧急送至急诊科进行治疗的郑医生。
1月18日,几名家属搀扶着一名70多岁的大爷走进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室。接诊的郑兢见患者站立不稳,嘴巴歪斜,言语不清,左侧偏瘫,这是明显的中风症状!郑医生立刻警觉起来,与患者家属确认李大爷出现这些症状已经有1个半小时了,便立即启动了门诊溶栓时间窗内卒中绿色通道流程。“缺血性脑中风发病4.5小时内,是溶栓的最佳时间点,称为溶栓时间窗。”郑兢说。
郑医生一边开出急诊血化验单及急诊CT申请单,一边问家属:“你们有轮椅吗?需要尽快送到急诊。”家属一听,随即在诊室外推来了一把轮椅,将患者安置在上面,推上就走。郑医生也立刻起身,带着患者及其家属赶往急诊化验室和CT室,并电话通知医院神经内科值班医师到急诊会诊。
谁料一行人走出十多米时,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并听见焦急地喊叫:“这是我们的轮椅!”原来,这把轮椅是其他候诊患者的。“虽然医院备有应急推车,但此时再去更换应急推车或轮椅,担心会耽误病情。”郑医生赶紧上前跟轮椅的主人解释,现在要送一名急性脑中风患者到急诊,越快越好,送到后便归还,并让其中一名家属留下,方便轮椅主人联系。轮椅的主人还需候诊,当时并没有急用,便同意了郑医生的建议。
在郑医生的陪同下,相关科室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患者的检查检验,并及时给予了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因这名患者是大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后续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对他实行了介入微创脑动脉内取血栓治疗。由于治疗及时有效,患者康复较快。在治疗后的第4天,患者已经能够站立、走路;治疗一周后,他的肢体活动和大脑思维、言语能力基本恢复至发病前的状态。
脑卒中科普知识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但脑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自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每减少1分钟,可以使健康生命延长1.8天;自发病至动脉取栓时间每减少1分钟,可以使健康生命延长4.2天。所以,越早复通血流,恢复效果越好。
医生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静脉溶栓治疗是在发病4.5小时内,在我国,部分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也容许静脉溶栓,少量患者通过特殊的影像检查评估后发病9小时内也可以采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一般限制在发病24小时内,但大部分患者只适合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动脉取栓,超过6小时就需采用特殊的影像检查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采取取栓治疗。出血性脑卒中通常病情较重,不少患者需要早期手术治疗。
一旦患了脑卒中,如何尽早复通脑血流?除了医院要有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和高水平的救治团队外,普通民众掌握脑卒中的快速识别方法也非常重要。
郑兢提醒,“中风120”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医生建议,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得了中风,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急诊,尽量不要送往门诊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来源:乐清市人民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