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非师范专业的外行人,我就随意谈点我的愚拙之见,不喜勿喷。家长们总怨声载道:某学校一家独大,弄得整个行业乌烟瘴气,养活一大批教育机构。但换个角度想,若没有斐然的成绩,家长们也不会如此前仆后继。我也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就简单的分析一下。
个人认为,大学之前,孩子们的普遍学习自驱力较弱。简而言之就是大多数很难主动的去认真学习。就算家长们苦口婆心每天教育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学校,有好工作。但孩子们心智还没发育成熟,还没有任何概念。除非他们长大成人,临近大学毕业,就业的压力会使他们深刻意识到必须拼命了。这时候考研、考编他们会非常努力,无需督促。我自己也是一路这么走来的,只有这种一往无前的驱动力才会爆发出最高的效率。在这之前,是需要一步步努力考上大学,好的大学虽不能决定一切,但也是一个更高的起点和优势。
那么在这之前应该怎么度过呢?
我认为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一,天赋较高和其他孩子一样爱玩,但顺其自然就到了上游。
二,对学习与阅读感兴趣,俗称书呆子,会主动去学习。
三,心智成熟较早,知道学习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天资,兴趣,心智我们都难以去决定并改变,那么在小学和中学如何去使用“外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绝不是讲道理,怒其不争就能起作用的。
知临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为它历年成绩好,招取的生源好,因此学习氛围好。不知不觉,孩子们就会融入环境,去刻苦学习。就像我那年在公立上学,几天一次考试,每天面对题海战术,一点不觉得辛苦。因为大家都是如此,习以为然,这就是潜意识里每天我们应该去做的。
既然我们难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自驱力,就要更好的让孩子们不抵触的进行被动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