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罩难求的情况下, 买不到口罩怎么办?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海外蔓延, 不少国家都面临这个难题。 就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城,一名乐清女孩开启自制口罩的公益活动。3月31日,她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不等不靠,学会自己动手做口罩,把专业的医用口罩资源让给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
发起自制口罩公益活动
这位发起自制口罩活动的女孩叫胡逸宾,今年22岁,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在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工作。她母亲是乐清人,因为父母留学期间没有时间照顾她,她的童年在乐清度过,家乡对她而言有很多美好的记忆。
受疫情的影响,美国不少大学都纷纷停课停学,小宾工作的研究室也停止运作。她每天关心疫情的发展状况,发现加州的疫情日益加重。如同国内疫情爆发早期一样,如今的美国也面临“口罩荒”,市场上几乎很难买到口罩。她从当医生的父亲那儿得知,医院口罩很紧张,他的手术室开始限制使用口罩。
与其等靠要,不如自己动手,于是小宾上网寻找有关做口罩的一些资料,选择了两种套用在医用口罩(N95和外科手术口罩)外的款式,尝试着自己制作。她用家里一直“吃灰”的缝纫机,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做出颜色粉粉的、带着卡通花纹的“小宾”牌口罩。“我从来没有做过裁缝活的新手,都能做出口罩,看来普及自制口罩不会很难。这种口罩用来套在医疗口罩外,能增加医疗口罩的使用寿命。”她说。
3月22日,在某社交网站上,小宾看到有网友说,她的母亲住在当地的养老院中,而养老院同样急缺口罩,工作人员为筹集口罩想尽了办法。于是,她就主动联系这位网友。“我将自制口罩的想法告诉这位网友后,她也觉得很棒,同意与我合作,还想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于是,两人马上付之行动,小宾在网上组建取名为圣地亚哥家庭制作口罩联合志愿服务群并负责管理,而那位网友负责外面联系事项,为口罩寻找“销路”。 收到上千个自制口罩
很快,小宾的自制口罩活动开始在网上征集,在她的征集下,短短两周内已有将近800人参与家庭自制口罩,捐给本地各大医院、养老院、警察局、邮局等部门以及一些弱势群体。她制定了具体的产品要求和制作指南,比如:口罩原料必须是新的纯棉布料,制作前一定要先清洗材料,并确保制作环境整洁卫生。
虽然疫情期间,小宾不用去单位工作,但是在家还要读一些跟工作有关的资料。很多参与的志愿者是居家办公,他们挤出时间来做这公益活动。起初几乎都是美国人,后来小宾妈妈的很多华人朋友纷纷加入,大家热情都很高,不少人还在群里“晒”出自制口罩的照片,分享制作的一些经验,讨论如何做出更高质量的口罩。小宾的弟弟妹妹还为她献策献计,设计了logo。
更令她意外的是,一名布料经销商也加入其中,免费为该活动提供纯棉原料。一些想加入却缺纯棉布料的志愿者,就可以到他的店里免费领取。还有人提出,自己不会做口罩,但愿意捐款买原料,支持这份公益事业。看着大家都尽自己所能为抗疫提供力量,小宾十分感动。
3月26日开始,小宾和几位志愿者每天忙于开会讨论、解决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回复信息、收集、登记、验收、清洗消毒、赠送等工作。“目前共收到近千个口罩,已将质量达标的口罩捐给医院和老人院,其余的捐给其他组织和个人。”小宾称。 目前,有来自各大医院上千个口罩“订单”等待着他们制作,还有病人、医务人员的家属、警察局、邮递部门、老弱病残者、流浪者和个体都向她们申请口罩。“自制口罩的需求量很大,别的州也有单位组织向我们申请口罩,原料也出现短缺情况。”小宾说,“我们正尽可能去购买所需原料,志愿者们也都加班加点地赶工,满足大家的要求。”
除了小宾发起的自制口罩活动外,美国各地的民众都自发各种自制口罩公益活动,如华盛顿、纽约、印第安纳州等。“这些口罩可能不足以让医护人员治疗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那些买不到口罩的人躲避疫情,能把医疗口罩留给那些在一线的更需要的人手里。”小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