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医院健康教育】结肠息肉——肠癌的“摇篮”,还留着干啥?

[复制链接]

6351

主题

6355

帖子

7386

积分

小朋友

Rank: 1

积分
73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乐清之窗 发表于 2025-1-21 08: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某日,乐清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等候大厅里,两位家属拿着内镜报告单在交流。A家属指着报告单说:我老妈肠镜检查发现2颗息肉,医生给切除了。B家属说:我老公上次肠镜检查也有肠息肉,做了切除,这次来复查。A家属:肠息肉这么常见的呀,医生刚刚谈话说不处理可能会癌变,但是看起来就这么点小疙瘩,会癌变吗?

       结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内高于周围肠黏膜的隆起物。也就是说,但凡是从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小肉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可以叫做息肉。这些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下面,就由结肠息肉来做个“自我介绍”。

“我”的分类
       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型息肉。临床上,根据息肉数目可分为单个或多个,两个以上就成为多发息肉。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扁平息肉。

“我”的可怕之处
       平时隐蔽生长,毫无症状,让人无法察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结肠息肉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饮食性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罹患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胆汁代谢紊乱: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3、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肿瘤家族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也会升高。4、肠道炎性疾病: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5、基因异常: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号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

“我”的克星来啦——肠镜检查
       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内镜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定期用结肠镜“窥视”我们的存在,把我们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我们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我”发展成为癌需要5-15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人们能发现“我”,切除“我”,“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

高风险人群
       1、大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抑郁,以及便血、贫血、消瘦等报警症状。

建议筛查对象
        1、有报警症状的人群,包括便血、贫血、体重减轻等;2、年龄50-75岁,男女不限;3、上述高风险人群或者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病史。

        最后,祝大家都身体健康,新春佳节,吃啥啥香!
来源:乐清市人民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2-6 01:5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