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句话,相信很多考研学子都不陌生。几年前,我也和此刻的你一样,在考研复习的那段日子里,有过激情与热血,也有过彷徨与迷茫,好在咬牙坚持走到了最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从武汉某211大学考到北京某985大学,跨学校、跨城市,专业都是管理学。初试成绩是专业第四,复试成绩是专业第二,最终成绩也是专业第二。
考研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初试还是复试,都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为了帮助考研学子更顺利地备考并取得最终的成功,我推出了《考研成功系列》文章。
考虑到最近2020年的考研学子咨询我的情况较多,所以我把考研复试的相关文章前置了,以解燃眉之急。后期我会陆续撰写考研初试的系列文章,给2021年的考研学子提供一些便利。
这是《考研成功系列》的第1篇文章,主要解决以下3个问题:
1. 为什么考研复试很重要?
2. 笔试和面试分别考察什么能力?
3.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调剂?
一、考研复试比想象中的重要
既然都选择了考研这条漫长又艰辛的道路,我想大家也不仅仅是为了精神层面的情怀,更重要的是要顺利考上,吃到自己当初画下的大饼,含着热泪庆祝成功的不易与喜悦。
经过考研初试的磨砺,我相信很多学子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了很大的提升,心理建设也变得强大了很多。
目前,初试成绩、分数线已陆续公布。有一些同学的成绩考得比较好,可以顺利进入复试环节,有一些同学可能是擦着分数线进入复试环节,有一些同学可能并未达到分数线进而转向调剂大军或者放弃考研而选择其他出路。
不管初试成绩如何,只要有机会进入复试环节的学子们,都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夺取最后胜利的机会。
近几年,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复试成绩占最终录取成绩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一些院校的复试比重甚至占到了60%以上。
复试不是走走过场图个形式,而是会严格按照公式“ 考研最终成绩=初试成绩*占比+复试成绩*占比 ”来计算排名,最终确定录取人员。对于初试成绩领先几十分的同学,在进入复试环节的时候,其初试成绩先被换算成百分制,再乘以相应占比之后,其领先优势就被迅速削弱了。
历史上也有很多初试成绩很好的高分学子,由于过于得意,忽视了重要的复试环节,最终造成与成功失之交臂。
所以,做好复试环节的充分准备非常有必要。
二、复试环节的面试比笔试更灵活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大环节,笔试一般包括英语能力测试(听/写)和专业知识测试;面试一般包括结构化面试、专业知识面试和英语口语面试。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在考试组织形式上稍有变动,其本质内容没有太大差别。
注:部分院校专业可能会设置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环节,即“群面”。
笔试环节更多考察的是你的硬实力,也就是你的英语听/写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硬实力的提升讲究技巧方法,但更讲究积累,短期内想迅速提升并不容易。
面试环节更重视的是你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硬实力(英语口语、专业知识),也包括软实力(反应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力等)。硬实力是基础,软实力可以锦上添花。
肚子里有货,能用得体且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便可以获得面试官的肯定。其实,考研面试跟求职面试没有本质区别,你可以想象成你正在谋求一份科研助理的职位。整个考察过程的主观性较强,给初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创造了绝佳的逆袭机会。
三、虽然我反对调剂,但有时候必须妥协
调剂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失败。
与心仪院校/专业的失之交臂,即便调剂到了不那么差的学校或者还比较对口的专业,总有种失落的感觉。当初的信誓旦旦,此刻妥协,其中苦涩,心知肚明。因此,我一直都建议考研学子一定要铆足劲达到自己最开始设立的目标。
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比如下列几种情况,可以走调剂的路线:
1. 只想要一个硕士文凭,对于第一志愿院校专业没有那么大的渴求;
2. 一战已经尽了全力,但确实难以达到第一志愿设置的门槛,又很想继续读书深造;
3. 不想二战,暂时也不想就业,通过读书规避一定的现实压力;
4. 一战由于心理过于紧张造成发挥失常,短期内无法突破自身的内心承受限度,无法参与二战;
5. 已经毕业很多年的在职人员,年龄本身比较大,不想再耗时间。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希望可以给比较缺乏复试经验的学子们打一个预防针,消除一些焦虑和疑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