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α世代——青少年网络行为探析

[复制链接]

978

主题

1873

帖子

4212

积分

小伙伴

Rank: 1

积分
4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苏心何 发表于 2024-9-2 18: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移动

α世代

  ——青少年网络行为

  α世代(阿尔法世代,Generation Alpha)通常指2010年以后出生的少年儿童,这些14岁以下的孩子中,不少已成为网民,开始走上数字世界的大舞台。

  他们出生、成长在数字时代,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种种超越年龄的“通透感”通过互联网得以扩大和传播;他们在家长忧虑审慎的目光中触网学习、娱乐、互动;保护与自由、安全与发展,是投放在这一代人身上的关注点······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缤纷多彩的网络世界让走进其中的α世代流连忘返,无限好奇。

  “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少年儿童。

  拉开时代新序幕,α世代来了。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师生们簇拥着习近平步出校园。图/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世代有新“姿态”

  澳大利亚人口统计学家马克·麦克林德尔在《从ABC到XYZ:理解全球世代》一书中提出了“α世代”的代际概念,他选择用“α”这一希腊文首字母定义出生于2010年之后的全新世代,以此彰显α世代是新时期诞生的第一代人。

  2010年,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并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兴起;平板系列推出,微博等社交平台兴起······

  独特的成长环境赋予α世代不同于其他代际的明显特征:对上网搜索信息、线上学习娱乐习以为常;亲身经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享受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共享经济的发展红利;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宠溺”下,对各类事物的体验要求更高······α世代是喜欢表达自我和共同创造的一代,也有着比以往更多的媒体消费选择。

  正在念小学三年级的毛宇晴家住北京市丰台区,今年9岁。她自认为是一个“用网小能手”:“我会用互联网查资料、和同学聊天,也会玩网络游戏娱乐休闲。”最近,喜欢画画的她还尝试了人工智能绘画。“有的很好看,有的就比较‘抽象’。” 毛宇晴这样评价。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其中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1%。2018年至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多了。”9岁小男孩给天文馆纠错,并获 “中国军工”点赞;上海市五年级小学生发现数学教材中的错误······这一代人,奇才涌现,有的小小年纪却隐藏着专家级别的知识储备,在某领域有远超同龄人甚至成年人的智慧。

  α世代出生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科技、新知识扑面而来,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父母对他们投入的精力也前所未有:1岁早教、国学磨耳朵课,2岁英语、绘画课,3岁钢琴、机械编程课······线上线下齐上阵,使得他们更早成为充满智慧的“小人精”,自小便拥有一技或多技之长,让他们更自信,思想、眼界也更开阔。

  他们伴网而生,人称“小孩儿哥”“小孩儿姐”,一首《孤勇者》成为彼此心照不宣的社交密码;

  他们咕卡、盘手串、抽SSR卡等,通过游戏 “确认眼神”;

  他们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刻进DNA,华流成主流,国风国潮不再是特殊潮流,而是已经成为日常选择;

  他们是“家庭合伙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家庭重要决策中;

  他们亲自搭配,用穿搭展现美好的形象和个性风采,近一年,小红书平台关于小学生穿衣打扮相关笔记浏览量约8000万,互动量约245万;

  ············

  作为“数字新生一代”,α世代的学习、生活、成长均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请帮我画一幅孙悟空的游戏角色人物。要求:他有金刚不坏之身,兵器是如意金箍棒,技能是72变、火眼金睛、筋斗云······”一名小学生站在电脑前,对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提出要求。短短几秒,一个金光闪闪的猴王形象就出现在屏幕上,引来孩子们惊呼:“太有意思了!”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江镇元宝小学的一堂阅读交流课上,支教老师正组织学生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并实时生成《西游记》中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形象。

  在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早早从儿童开始抓起。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2021年,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认定一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包括19个教育领域特色基地,研究智能时代各种教育场景下智能治理机制;2024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确定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以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于基础教育,改变着新生代少年儿童认知世界、适应世界的思维方式,α世代中已经涌现出许多“小小发明家”:为帮助农民伯伯科学种植开发种地小程序、给自己动手设计制造的芭比娃娃编写一个能进行简单对话的小程序、认为国际象棋电脑对战模式不够智能而设计对话小程序······

  α世代具有更强的数字化生存优势,更像是已将互联网特性内化,更具创造性与互联网视野。

  用智能电话手表“碰一碰”加好友,还能发布朋友圈,其他人随时打卡、点评赞,从“定位手表”到“社交神器”,升级迭代的儿童电话手表在新生代少年儿童中愈发流行。

  《报告》显示,近九成的未成年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除了智能手表、词典笔等新型智能设备,在传统上网设备方面,过去五年来,手机一直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

  3岁看短视频、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超过父母······成熟的互联网接入环境让α世代触网更早也更为深入。根据《报告》,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触网时间呈现出明显 “低龄化”趋势,大部分未成年人在上小学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且出生时间越晚,该比例就越高。在未成年网民中,小学生在上小学前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34.2%。

  当成年人还在感慨当下“没有回应的友情”,α世代早已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建立起友情的法则:处闺,真诚的来,永不绝交。

  当叙事类短视频还在内卷运镜和剪辑,α世代已经用史莱姆泥和网络游戏界面作为背景,在短视频平台讲述他们的“超爆”小故事。

  和“蛋搭子”见面成为越来越多α世代一天中最期待的时段。毛宇晴说:“我们班同学现在都玩这个,不玩的话就没有共同话题了。而且,玩这个游戏会让我感到很快乐。”

  α世代或许是迄今最具数字素养的一代人。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显示,未成年人用网形式多样,对互联网的使用集中在娱乐和学习上。在关于上网目的的调查中,选择“看视频”和“听音乐”的未成年人占比最大,分别达到47.5%和40.1%,其次为“写作业/查资料”和“聊天”。

  “获得知识变得容易了”“有了很多新的游戏和娱乐方式”“与人交往变得方便了”······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开阔了α世代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对于学习、娱乐、交友、展示自我等多方面的需求,开辟出一片认知社会、探索未来的广阔舞台。

  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与智能时代同步成长的α世代将生活、学习与互联网高度融合,他们是互联网新形式的体验者,更是互联网新内容的创造者。

  初一学生林靖博已经做了三年的网络“少年普法官”,借助网络平台带动青少年学法知法;五年级小学生张赫奕还有另一重身份,他是全平台拥有50万粉丝的昆虫科普网络名人,累计发布的150多条短视频是讲述昆虫知识的小课堂······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快速普及为α世代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时代背景,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全球化生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独立多元的成长土壤。

  在这代人的成长经历中,互联网为他们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条件。

  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并非一尘不染的数字化乐园,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加上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控力、判断力较弱,让他们在畅游“网海”时常常遇到“暗礁”与“险滩”。

  “α世代的网络在线风险和安全隐患呈现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趋势。”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说。

  “刚把软件卸掉,孩子又偷偷装上了!怎么办?”福建省厦门市一个社区的家长群里,居民王丽华发来求助信息。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头件事就是刷短视频,不仅耽误睡觉,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对于孩子来说,生动有趣的短视频、色彩缤纷的游戏和充满无限可能的社交软件,就像打开了一扇探索新世界的窗户。

  “孩子要对抗的是顶尖的设计师、程序员,以及号称‘最懂手机用户’的心理学家。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抢走你的时间、精力、注意力,给你非常多的、密集的、瞬间的满足感,让你在充满期待的过程中迅速产生多巴胺、产生幸福感。这样的诱惑,成年人尚且抵挡不住,更何况是自制力更差的孩子!”中国营地教育研究院常任理事王欢表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33.4%的青少年对“我不能忍受没有手机”表示同意。

  沉迷网络不只影响学习。看似闲时“刷一刷”、偶尔“看一看”、随手“拍一拍”,其中可能蕴藏着多重风险。

  北京市民王鹏发现读中学的儿子正在浏览某网络论坛,屏幕上有几串链接,需要注册付费才能登录。出于关心,他付了60元“会员费”,发现其中都是低俗视频。

  作为网络游戏的重要用户群体,尚处于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往往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报告》显示,2022年,有67.8%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

  10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母亲17万元;15岁少年沉迷网络赌博,偷刷家长2.7万元;14岁男孩玩游戏被骂后跳楼,导致终身残疾依然难戒网瘾······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频频引起社会热议。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公布了一组数据: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达1.16万人。

  一只更危险的“手”通过网络伸向未成年人。

  2018年9月,美国新泽西州逮捕24名涉嫌侵犯儿童的人员。他们在网上扮演各种角色,通过网络游戏约会未成年人并图谋不轨。

  有的人会伪装成同性别的“姐姐”购买不雅视频;有的人可能会伪装成“男朋友”,提出拍裸照、裸聊的邀请。当儿童想拒绝时,对方会用手上的照片进行胁迫。在法律上,这种行为被称为“隔空猥亵”。

  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隔空猥亵”案中,一名11岁的女孩因喜欢洛丽塔裙,常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穿制服的照片。2022年3月底,她收到一条信息:“收图+v,5元一张。”在她眼里,对方是有着相同爱好的“姐姐”——其微信头像是一个粉色的、戴着猫咪头箍的女生。而实际上,对方是一名26岁的男性,该男子花91元收购了女孩6张照片和4段视频。

  2018年至2022年9月,全国范围内有1130人因为利用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相关儿童网络安全热点事件的分析,我们将目前儿童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概括为三个字:广、深、小。”张海波介绍:“一是范围越来越广。以前,儿童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城市,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二是程度越来越深。随着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对少年儿童影响越来越深,中小学生的网络沉迷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三是年龄越来越小。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儿童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面对1.9亿的庞大未成年网民群体,如何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其提供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成为一项紧迫课题。

  多方合力守护α世代数字世界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如何引导α世代提升网络素养、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免受网络乱象的侵袭、为他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合力”成为关键词。

  “要打造一个社会共治的共同体。”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表示:“在这个共同体中,首先是家长责任,包括父母以身作则、使用各种工具保护孩子上网、保护孩子个人信息、防沉迷等;其次,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与家长共同对学生网络沉迷早期行为进行干预等;再次,政府方面,通过推动立法、制定政策,建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制,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最后,平台肩负社会责任,包括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检查监督,建立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泄露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及相应的投诉举报通道等。”

  2020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一大亮点是对网络时代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创设“网络保护”专章,从政府、学校、家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不同主体出发,对网络素养培养、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沉迷和网络欺凌防治等内容作出全面规范。

  2024年1月1日,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将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等问题进行系统规范,分别明确学校、家庭、企业等各方主体在有关方面的责任义务,同时进一步细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网络信息内容规范要求、网络游戏管理制度等措施,对未成年人进行针对性保护。

  2023年12月29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开元小学的学生们在交流学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内容。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也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关知识。北京市海淀区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长强化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等网信部门联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将法治宣讲平台由线下搬至线上;重庆市丰都县教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网络成瘾预防与矫正》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各地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引导。

  网络日益成为α世代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素养提升也成为α世代网络保护的重要课题。

  “网络素养教育是实现网络保护的根本和基石。”张海波指出:“《条例》对学校、校外和家庭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教育部门、学校、社区、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提供环境、加强教育引导等都提出了相关要求。是对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报告(2024)》显示,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对于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有积极效果,而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越亲密,其网络素养一般来说越高。

  家庭是孩子们正确面对互联网的“第一课堂”,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和网络素养提升,家长的引导同样不能忽视。

  作为一名营养师,同时也是一位母婴领域的自媒体博主,蒲敏很喜欢营养学中关于免疫的一句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适应这个世界,而不是让世界适应我们。“对于互联网也是如此,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

  因为职业身份,她常常“泡”在网上,“但我会告诉孩子,我每天在网上做什么。”蒲敏说:“现在我的孩子也爱上了剪辑,把《三国演义》剪辑成片段,用自己会的英文单词替换字幕中的几个词语。这是孩子的兴趣使然,我也认为,家长要成为孩子正确运用互联网的榜样。”

  面对α世代使用互联网可能遭遇的种种风险,许多家长难免谈“网”色变,然而,将未成年人禁锢在“围墙花园”中既不可行也不可取,而是要多方引导他们了解互联网、用好互联网。

  重庆市民张先生最近找到了与儿子更好的相处之道。他的孩子正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上三年级,“现在我只要有空就会抽出时间陪他玩一会儿游戏,找寻共同语言,我发现他更愿意和我沟通了”。

  网络游戏成为沟通的新契机并非个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显示,近半数学生更乐于主动与家长谈论网络游戏。

  在培养青少年辨别网络“假恶丑”能力的同时,更需为他们提供更多“真善美”的优质内容和健康的网络环境。

  当“流量效应”催生“流量经济”,一些网络平台开始因商业利益而逐渐变味:自媒体出现了混淆视听的“标题党”和张冠李戴的“拼接手”;短视频用算法将青少年困在“信息茧房”,推送散播“低级趣味”;直播平台审核宽松,存在博出位、打“擦边球”等现象;游戏平台炮制“玩家特权”“通关装备”,诱导青少年买卡充值······

  自2020年起,国家网信办每年启动“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围绕未成年人上网的重点环节,清理整治突出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教育部颁发“五项管理”文件将手机管理列为核心工作,明确提出手机“有限带入校园”······

  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监管执法,对涉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乱象打击整治成效显著。

  当前,网络平台已经成为α世代交流交往、学习娱乐的新平台,肩负起主体责任,成为各网络平台的自觉担当。

  “《条例》中进一步对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义务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张海波指出:“在此背景下,支持和促进网络科技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成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关键,这也是难点。”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大短视频平台不断探索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自2019年起,国家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持续推进“青少年模式”建设,截至当年10月,国内共有53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网络防沉迷工作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

  快手上线“儿童实名认证通知监护人”新功能,截至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限制未成年人私信功能、限制陌生人关注未成年人、隐藏未成年人地理位置等八大功能的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模式;抖音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严令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对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主播从严处罚,未经监护人允许的未成年人打赏一经核实,予以全额退款;小红书制定上线《未成年人内容管理规范》,并在用户发布内容时通过机器算法检测是否包含未成年人隐私信息,向用户发送站内信提示风险;微信珊瑚安全发布微信“青少年模式”使用手册,为青少年用户提供时长限制与宵禁、内容分级、监护人授权、消费限额与访问限制等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如何优化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丰富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引导少年儿童正确选择和使用网络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不断提升“青少年模式”内容池的丰富度和吸引力,快手在将“青少年模式”细分内容类目由40余项增加到50余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增加“非遗”文化、天文知识等视频种类;微博通过内容识别与账号圈定策略,对内容进行过滤,为“青少年模式”下的用户推荐健康、优质的内容,满足未成年人用户获取知识、增长见闻的需求;B站联合UP主生产多期安全教育内容,并设立专项激励体系,设置“青少年守护之星”奖项,激励对青少年友好内容有突出贡献的UP主······

  “小小的屏幕、长辈的叮嘱,网络世界缤纷炫目;我有自己的态度、加减乘除,铺未来的路。风吹散迷雾,爱披甲庇护,在阳光下追逐,在爱的国度昂首阔步,你一路照拂······”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论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曲《永远为你》发布,孩子们用天籁之音唱出自己的真挚心声。

  “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 殷殷嘱托承载无限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今天与明天,始终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为广大少年儿童送去关怀、寄予期待。

  缤纷炫目的网络世界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净化网络环境、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关乎亿万家庭安宁幸福,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注定是一个长期、永不停止的时代使命。多方共治、多措并举、多效发力,汇聚各方合力,不断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防火墙”,回应孩子们对清朗网络空间的期待,让孩子们在充满阳光的数字世界健康成长。

稿件来源:网信浙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5-1-15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