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上班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帅:提升未成年人数字素养 蓄力青年数字人才开发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1828

帖子

4134

积分

小伙伴

Rank: 1

积分
41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苏心何 发表于 2024-8-21 20: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移动

  吴帅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与流动管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当前,我国正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培养壮大适应数字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青年数字人才队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考题”。要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理念,统筹谋划青年数字人才开发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等的部署和安排;要打好未成年人数字素养的“底色”,助力提升青年数字人才开发“成色”。

  青年数字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青年人才凭借其特有的创新精神和生产活力成为活跃力量。

  数字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治理正加速改变传统的社会分工,对人才的结构性适配提出挑战。曾经的打字员、电话接线员、胶卷底片冲洗工等工作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管理师、互联网营销师等一大批数字新职业,伴随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而萌生、壮大。人瑞人才联合德勤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随着各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更深的阶段,相关行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报告估算,当前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提升青年数字素养与技能,将青年数字人才这一重要变量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增量。

  2024年5月,***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近年来,新产业、新职业的发展为青年就业创业打开了广阔的新空间,同时也对青年人才开发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为更好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于2024年4月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文件的印发,为下一步我国数字人才开发锚定了思路和重点。

  加快青年数字人才开发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

  青年数字人才开发,一头连着教育,一头关联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党的***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将有利于解决青年数字人才开发过程中“各自为政”的问题。通过创新产才融合、科教融合等的新发展机制,三者将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从而构建青年数字人才育、引、留、用“闭环式”发展体系。推进青年数字人才开发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为引领,推动青年数字人才培养内容体系的迭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我国要在数字领域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就要用长远的眼光,从源头上准确预见并把握数字技术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并将其作为青年数字人才培养内容体系建设的“风向标”和“导航仪”。

  首先,要牢固树立“面向未来的教育”这一理念,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等跟上数字技术迭代的步伐,并将数字科技伦理、网络安全保护、绿色生产等纳入教学议题,让青年数字人才成为负责任的科技创新者。其次,要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广泛推进“数字+”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全面提升青年数字人才的技术融合与跨界创新能力。要把人才培养的“关口”前移,重视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字素养启蒙和技能体验,根据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的趋势,研究设置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生掌握多领域的基础知识,养成系统思考、协同创新的行动自觉,以适应未来数字领域学科深度交叉和技术快速迭代的挑战。

  二是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推动青年数字人才开发制度体系的融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等与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数字产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人才使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机制与数字人才发展特点不适应,是当前青年数字人才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牢固树立系统性思维,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一致行动框架,确保在数字领域的重大规划、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中三者相互衔接、功能互补。

  首先,要加快数字职业领域的教育改革,推动新工科建设,完善优化大中专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增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对传统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共同推动数字职业领域的专业建设。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改进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内容等,让“老专业”开“新花”、结“新果”。其次,要深化数字科技领域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适应数字技术创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探索推进“联盟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发挥“成建制”攻关的优势。在人才使用方面,建议完善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在项目管理方面切实减少对青年数字科技人才的束缚。在人才激励方面,建议加快数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数字科技领域职务发明成果所有权改革,强化青年数字科技人才的创新获得感。在人才评价方面,围绕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立足青年数字人才创新规律,深入推进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破“四唯”改革,以及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针对数字技术迭代快的特点,要建立完善数字领域职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以优化人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推动青年数字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的优化。加快青年数字人才开发,不仅是产业发展之所需,也是推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一方面,要以优化人才配置为目标,完善青年数字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建议分层分类建立青年数字人才信息库,一端将其与教育部门的高校学生信息库连接,推动从“教育培训”到“人才入库”的无缝衔接;另一端将其与产业部门的人才岗位需求库连接,推动从“人才入库”到“人才出库”的精准服务。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聚焦“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在事业发展、生活服务两个维度共同推进青年数字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在科技创新服务方面,要适应技术交叉的特点,加大多元参与、多方联动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或新型研发机构等的合作共享,提升高能级平台对青年数字人才创新创造的承载力。针对一些周期长的基础研究或是产出不确定的前沿探索,要加快完善全社会稳定支持的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耐心资本”定向长期投资。在人才创业服务方面,要重点做好金融服务和孵化器建设,为青年数字人才创业提供资本和场地支持。通过举办细分赛道的创新创业大赛,为青年数字人才找资金、找市场、找团队等提供高能级“舞台”。通过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返乡创业园等平台载体,为各领域、各层次青年数字人才创业提供低成本空间。通过设立数字人才专项基金、数字人才专项贷款以及青年数字人才创业保险等,为青年数字人才创业提供低门槛金融服务。在生活服务方面,要适应“数字游民”新特点,创新人才服务供给机制。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数字游民公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建立“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成共享食堂、未来图书馆等公共服务场馆,引进咖啡、烘焙、西餐、火锅等方面的高品质商家。这一模式通过构建一种适应青年数字人才需要的生活圈,有效地助力了“数字游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提升青年数字人才“成色”需要打好未成年人数字素养的“底色”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国家和民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青年数字人才,既要关注培养术业专攻的创新能力,也要注重提升德行兼备的综合素养。

  2021年,中央网信委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部署。根据《行动纲要》的有关定义,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其中,数字素养作为态度层面的能力要求,影响青年人在数字世界的价值观。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应着重从价值观层面着手,提升未成年人尊重数字空间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维护国家数字主权与网络信息安全的知识、能力以及态度,从而助力提升青年数字人才开发“成色”。一是培养未成年人识别网络风险的能力,如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二是培养未成年人的批判性思维,例如,批判性地评估网络信息、辨别真伪;三是培养未成年人的数字沟通与合作能力,例如,利用数字工具进行积极健康的社会交流、开展团队协作等;四是培养激发未成年人的创新思维,例如,利用数字技术或网络信息等进行创意创作;五是培养未成年人终身学习、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是适应数字技术快速迭代的重大需要;六是提高未成年人的数字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守法且负责任的数字公民,例如,学习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直播服务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法律法规等。

  在路径方面,要树立大中小学数字素养一体化培养思维,在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字素养教育。一是遵循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规律,加强对不同年龄段群体认知特点、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的研究,分析梳理各阶段数字素养教育的关键点,构建统分结合、多层衔接的大中小学数字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增强不同阶段未成年人数字素养培养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区分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主体。二是要注重发挥家校共育在未成年人数字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中,细化针对不同学龄段家长的数字素养课程,为浸润式数字素养家庭教育提供基础性保障,构建完善家校一体、协同育人新生态。

稿件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乐清上班族网 ( 浙B2-20100310-1 )

GMT+8, 2024-11-22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