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两个父亲节没有和父亲一起聚餐了,以后的父亲节永远没有父亲了,父亲走了有两年,却总在梦里常相见。
父亲是前年的8月去世的,我也没有怎么哭,因为父亲临走前还谈笑风生,一直说在新时代过的好日子,他说他只是一副臭皮囊换了而已,他要去找他的那些老友们喝酒,他说他走,我们做子女的不需要哭的,他走后,在另一个世界也是新生,他走得很坦然,以致于他的音容宛在,我们没有哀伤。父亲一直给我们传递一种感恩,感恩常在,幸福常在。
但是没有想到,以后父亲节,就再也没有父亲了,再也不会和嫂子们一起,在父亲节里,给父亲弄一桌,庆贺了节日,更不会在父亲过生日那天,大家欢聚一堂的。
我的父亲大人他走了,他走得很安详,是在他八十二岁里,在他自己选的日子里,慢慢地睡去。写讣告的是他最欣赏的村里的一位校长,一切都如他意的。
父亲走时的讣告是村里的一位校长写的,他写父亲是热爱农业,忠诚于党的农村事业。生前勤劳俭朴,言传身教,为子女楷模。是的,父亲是位老党员,一生勤俭节约,并且将子女的名字取了“俭”字。
父亲生前常说:“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他说开源节流,才是生活正道。在那温饱难顾的时代里,父亲做过很多事情,砍柴,种田,卖水果,放鱼篓……一直是停不住歇不住的人,父亲说没有干活累死的人,只有懒闲病死的人,所以父亲只要在他身体能动时,一直坚持干活,哪怕最后八十高龄了,还在路上捡些小瓶子卖废品的。
“吃勿穷,穿勿穷,勿会划算一世穷。” 钱要用在刀尖上,所以,我们再穷,父亲都要勒紧裤带,让我们上学求知,而不是让我们早早地辍学去打工,五个子女,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在父亲的勤俭节约里,都培养成了文化人的。父亲吃过没有读书的苦,所以他再苦再难也要培养我们上学,衣服破点没关系,但书本一定要买的。
更多的时候,父亲都会叫当老师的姨夫写春联,比如“创业维艰崇节俭,守成不易戒奢华”或者是:“创业艰辛需勤俭,求知深广要谦虚”等对联,横批永远是“勤俭人家”。他不一定认完这些字,但勤与俭这两个字是认识的,那是他给孩子们取名字用的。
“学勤要三年,学懒只需眼前。”这是父亲的口头禅,他让我们一定要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为生活常态。与工作中,保持一颗初心,戒骄戒躁,克勤克俭,用创业时的拼搏,创新精神来守业,在任何时候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勤奋才是成功的真谛。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是不贪图安逸,不怨困难,只用勤俭,艰苦奋斗,抵御生活中最基本的风险,才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实力。
父亲的最后半个月,我每天一篇文章,每天都拍照,记录他最后的生活时光。知道他真的要走了,也见过了他的回光返照,他一直在夸现在的好日子,人活到八十多岁,知足了。
听别人说,有些人临走时,会浑身痛,会哭的,做子女的要抱着人的。我们也担心父亲走时会哭,会想起他的痛苦童年,他的童年是痛苦的,六岁的时候失去至亲,就自己挑大梁的,其中的苦楚真的回忆会落泪,据说人走前会将生前的事情过一遍,但是父亲没有哭,他是含笑九泉。因为父亲的安详,让我们总觉得父亲没有去世,还在家里一样。
曾记得:每次我回娘家的时候,看着母亲炒菜,父亲坐在厨房里,我也坐在一边,陪着父亲聊天,父亲看着母亲炒菜。母亲有一手好厨艺,一看到我回家,母亲就特别高兴,炒得菜特别好吃的,哪怕回家,静静地看着母亲炒菜,跟着父亲瞎聊,听他讲当初像青蛙挣命一样地拉扯我们兄妹五个长大的,讲着那些久远的故事,感觉也是一种幸福。
曾记得:80岁的父亲还和母亲下地干活,父亲在拉尼龙袋,母亲正在锄地。我过去了,母亲老远地放下锄头,高兴地呼叫着,父亲这时才听见,他放下尼龙袋。招呼母亲,说要回家,我说不用了,我来下地干活。我接过母亲的锄头,也学着锄地了,锄着,刨着,还没十分钟,已满头大汗了,我咬牙继续,母亲看着,哈哈大笑,叫我放下锄头,我们一起回家,父亲说种块地,就是活动活动筋骨,不着急的,我们就回家了。老人们在家也没有活,就弄块地随便种点小菜,两人身体也不至于败下去。
曾记得:三年前的正月里,我跟我姐一家一起去娘家里,我姐姐家的邻居问去哪啊,我姐姐说去望节,去娘家望节,那人惊讶地说:还有一个老的?我姐姐说两老都还在的,那人更惊讶,两老都在?我姐姐都是内孙外孙齐全的啦,那人一问我是谁,就说怎么还有个这么小的妹妹……因为父母是在43岁的时候才有了我,以致于我和姐姐的年龄相差很大,姐姐的孙子比我的儿子只小了一岁。
没想到我现在没有父亲了,我所生活的福,塌掉了一个角。
父亲……我已无父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