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套阴谋论,意思是说房价高,大家背着房贷,大家就会努力工作。
这套理论有一定市场,因为他和法家传统的驭民五术很像。
但是是阴谋论。
阴谋是阴谋,但逻辑却是对的,不过不是因为阴谋的导致过程发生,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比方地方要建一片公园,要钱,公园的回报率低,建完也是免费开放,不是良性资产。
但还是要建,因为其他地方也建,建了gdp数据也好看,那就先借钱,建了先再说。
可借了要还,怎么还?
公园边上正好有几块地,现在公园也建好了,现在环境好,拿来卖了搞房地产正好。
但是建公园的耗费巨大,地要卖,一定要卖的上价,但现在这个地卖不上太贵,咋办。
那就想办法把附近正在卖的楼盘房价撑一撑,撑上去了。(一般办法是拆一片,扩大需求端,当然这个成本最后也会转嫁出去。)参考同类行情,地也就卖的贵了。
于是这套逻辑就走完了。
可能还有一个疑问,那和老百姓只能努力工作有什么关系?
钱是货币,但它的本质是商品,它的一部分是劳动产出。
所以把这一套逻辑简化后就是,买房者用了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劳动建了一个公园。
看到这可能会疑惑,那他们还得到了一套房子呀?
是,所以我说的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劳动,而不是几十年。几十年的劳动得到是一套房子+一个公园。
如果大家只是正常要个房子,他应该的价格是实际的要低的。
多折腾这一圈,为此多花的钱就是折腾出这么一个公园。
如果重新让花钱的人投票,他们未必愿意建这个公园。
当然公园只是一个例子,它可以是别的回报率低的东西,或者是这些的总和。比如车流量很低的公路,没什么人看的景点、博物馆,或者也可以是一些政策,比如扶贫,比如没什么回报率的运动会,马拉松赛事,或是其他一些大型活动。
它们最后都会转嫁到劳动者们的日常劳动上。
当然,我们不能直接定义这些基建,这些活动是好或者不好,是有价值的或者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有许多的事情,确实是大部分人起初不愿意去做但是后来证明是有用的,但是其中很多也确实是没用的。
也有人可能说它的直接来源也可以是税收,不能直接把这些和房价划等号,是的,但税收的本质也是劳动。
不说全部,在相当比例的地方上,它的财政来源很大比例就是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上面说了就是房价。
所以在逻辑上,在事实上,它们确实是来源于群众的劳动。
用一群人的劳动去建一群人要住的房子,也许只要十年,但要再加上一个公园,一个体育馆,一个学校,几条公路,还有中间流程的承包者们的所得利润。
十年就变成三十年了。
一百万也就变成了三百万。
|
|